目前分類:引用詩畫天地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古文觀止】明 方孝孺:豫讓論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為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讎,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其斬衣三躍,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於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有餘憾矣。

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郗(音:細)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事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棄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曰:「諸侯大夫,各受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告,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讎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注釋】

忠告善道:盡忠心以規勸,遵其言為善。道,同「導」。
上鬼:上德之鬼。
簡策:以竹簡編排成冊,即典籍。簡,竹簡。策,同「冊」。
捐軀隕命:犧牲生命。
釣名沽譽:故作虛偽奇行以獵取名譽。亦作「沽名釣譽」。
眩世駭俗:惑亂世人,驚駭世俗。
豫讓:戰國時晉人,嘗事范中行氏,無所知名,乃去而事智伯。後智伯為趙襄子所殺,豫讓為其復仇,未果,亦死。
智伯:晉大夫荀瑤。
趙襄子:晉大夫,與韓康子、魏桓子共敗智伯軍,遂殺智伯而滅其族,盡分其地。
漆身吞炭:豫讓欲謀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乃漆身為癩,以變其容,吞炭為啞,以變其音。
斬衣三躍:趙襄子出,豫讓伏於所當過之橋下,謀刺未果,被虜獲。讓曰:「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於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讓,讓拔劍三躍而擊之。遂伏劍自殺。
中行氏:春秋時晉傾,中行文子荀寅。自荀林將中行,後因以官為氏。
國士:全國所推崇景仰的人。
段規之事韓康: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不如與之,彼狃於得地,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我得免於患而待事之變也。」康子乃與之。
任章之事魏獻:魏獻,魏桓子。智伯又請地於魏桓子,桓子以無故,欲弗與。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智氏之命,必不長矣。」桓子亦與之。
郗疵之事智伯:智伯率韓魏之兵圍道城而灌之。郗疵曰:「夫從韓魏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韓魏必反矣。」智伯不聽,襄子陰與韓魏約,夜使人殺守隄之吏,決水灌智伯軍,遂滅智氏。
陳力就列: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施展才能。陳,施展。列,職位。
忿心:怨恨之心。
諄切懇告:忠厚誠意以告之。
伏劍:自刎。
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形容痛癢不相關。越人在東南,秦人在西北,相去甚遠,秦人之肥瘦,與越人無關。
悻悻:憤恨難平的樣子。

靦然:厚顏不知恥的樣子。


文章標籤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世人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複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材,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是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而愚以為,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譯文』

 

  古代所謂的豪傑之士,必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氣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寶劍跳起來,挺身去決鬥,這可談不上勇敢。世界上有堪稱“大勇”的人,當突然面臨意外時不驚慌失措,當無故受到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的抱負很大,而他們的志向又很遠。

 

  張良從圯橋上老人的手裏接受了《太公兵法》,此事很奇怪。然而,又怎麼能斷定這位老人不是秦朝隱居的有識之士出來考驗張良的呢?觀察老人用以含蓄地表達自己意見的,都是聖人賢士相互間勸誡的道理。世人未加細察,以為他是鬼怪,這就不對了。而且,老人的用意並不在那本兵書上。當韓國滅亡的時候,秦國正強盛,用刀鋸、鼎鑊*天下的士人,安分守己而無罪被殺的人,多得數也數不清;這時即使有孟賁、夏育再世,也無所施展。一個立法嚴厲、苛刻的政權,它銳利的鋒芒不能觸犯,而當它走到末路時就可以乘虛而入了。但張良卻忍不住憤恨之氣,憑藉一個普通人的力量,想用大鐵椎的一擊來達到目的。當時,張良雖然死裏逃生,實在是已經走到了死亡的邊緣,真太危險了!擁有萬貫家財的富家子弟,決不肯死在盜賊的手裏。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體寶貴,死在盜賊之手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人的傑出才幹,他不去規劃伊尹、周公那樣安邦定國的謀略,卻想出了荊軻、聶政那樣行刺的下策,完全因為僥倖才得以不死,這正是橋上那位老人為他深感痛惜的!所以,老人故意用傲慢無禮的行為重重地刺激他,讓他能有忍耐之心,然後才可以去完成偉大的事業,所以說:“這小夥子值得一教的。”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袒露著身體,牽了羊去迎接。楚莊王說:“鄭國的國君能低聲下氣地對待我們,必定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於是就從鄭國撤兵。越王勾踐被困在會稽山,就投降吳國做吳王的臣妾,三年中絲毫沒有懈怠。如果只有報仇的志向,而沒有屈從忍耐的功夫,那不過是普通人的所謂剛強。那位老人,以為張良的才幹綽綽有餘,就擔心他的度量不足,所以就深深地挫折他青年人的剛強銳利之氣,使他能夠忍受住小的憤怒而去完成遠大的計畫。為什麼要這樣呢?老人與張良素昧平生,突然在野外相遇,卻命令他做僕人、婢妾的事情,而張良卻油然而生敬意,又不責怪老人,這樣秦始皇當然不能使他驚怕,而項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觀察漢高祖劉邦所以取勝、而項羽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能夠忍耐或不能忍耐。項羽正因為不能忍耐,所以雖然百戰百勝卻輕易出兵。高祖劉邦能夠忍耐,保存強大的兵力以等待項羽的衰亡,這是張良教會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佔了齊地,想自立為王時,劉邦勃然大怒,並且顯露於言辭和臉色。由此看來,劉邦還有剛強而不能忍耐的盛氣,除了張良,又有誰能替他補正呢?

 

  太史公司馬遷曾猜測張良一定是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但實際上張良的身材、相貌就像少婦、少女,同他的志向和氣概並不相稱,所以我以為這就是張良所以為張良的特別之處啊!

 

 

  關於蘇軾:

 

  蘇軾,公元一零三七年至公元一一零一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世人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複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材,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是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而愚以為,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譯文』

  古代所謂的豪傑之士,必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氣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寶劍跳起來,挺身去決鬥,這可談不上勇敢。世界上有堪稱“大勇”的人,當突然面臨意外時不驚慌失措,當無故受到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的抱負很大,而他們的志向又很遠。

  張良從圯橋上老人的手裏接受了《太公兵法》,此事很奇怪。然而,又怎麼能斷定這位老人不是秦朝隱居的有識之士出來考驗張良的呢?觀察老人用以含蓄地表達自己意見的,都是聖人賢士相互間勸誡的道理。世人未加細察,以為他是鬼怪,這就不對了。而且,老人的用意並不在那本兵書上。當韓國滅亡的時候,秦國正強盛,用刀鋸、鼎鑊*天下的士人,安分守己而無罪被殺的人,多得數也數不清;這時即使有孟賁、夏育再世,也無所施展。一個立法嚴厲、苛刻的政權,它銳利的鋒芒不能觸犯,而當它走到末路時就可以乘虛而入了。但張良卻忍不住憤恨之氣,憑藉一個普通人的力量,想用大鐵椎的一擊來達到目的。當時,張良雖然死裏逃生,實在是已經走到了死亡的邊緣,真太危險了!擁有萬貫家財的富家子弟,決不肯死在盜賊的手裏。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體寶貴,死在盜賊之手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人的傑出才幹,他不去規劃伊尹、周公那樣安邦定國的謀略,卻想出了荊軻、聶政那樣行刺的下策,完全因為僥倖才得以不死,這正是橋上那位老人為他深感痛惜的!所以,老人故意用傲慢無禮的行為重重地刺激他,讓他能有忍耐之心,然後才可以去完成偉大的事業,所以說:“這小夥子值得一教的。”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袒露著身體,牽了羊去迎接。楚莊王說:“鄭國的國君能低聲下氣地對待我們,必定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於是就從鄭國撤兵。越王勾踐被困在會稽山,就投降吳國做吳王的臣妾,三年中絲毫沒有懈怠。如果只有報仇的志向,而沒有屈從忍耐的功夫,那不過是普通人的所謂剛強。那位老人,以為張良的才幹綽綽有餘,就擔心他的度量不足,所以就深深地挫折他青年人的剛強銳利之氣,使他能夠忍受住小的憤怒而去完成遠大的計畫。為什麼要這樣呢?老人與張良素昧平生,突然在野外相遇,卻命令他做僕人、婢妾的事情,而張良卻油然而生敬意,又不責怪老人,這樣秦始皇當然不能使他驚怕,而項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觀察漢高祖劉邦所以取勝、而項羽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能夠忍耐或不能忍耐。項羽正因為不能忍耐,所以雖然百戰百勝卻輕易出兵。高祖劉邦能夠忍耐,保存強大的兵力以等待項羽的衰亡,這是張良教會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佔了齊地,想自立為王時,劉邦勃然大怒,並且顯露於言辭和臉色。由此看來,劉邦還有剛強而不能忍耐的盛氣,除了張良,又有誰能替他補正呢?

  太史公司馬遷曾猜測張良一定是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但實際上張良的身材、相貌就像少婦、少女,同他的志向和氣概並不相稱,所以我以為這就是張良所以為張良的特別之處啊!


  關於蘇軾:

  蘇軾,公元一零三七年至公元一一零一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部粽
材料:(150個)
長糯米10斤、、約320
五花肉10斤、約1300
鹹蛋黃150個、約1200

乾香菇150朵、約800
栗子3包(約300顆)、約1200
花生4斤、約400
粽葉300人份(2片/份)、約300
綿繩150條、約30

調味料:
滷肉--八角、五香粉、米酒、味霖、冰糖、豆油伯醬油、葱、生紅葱頭

長糯米---鹽、滷肉香菇滷汁


作法:

粽葉---選狀況優良的粽葉,剪去蒂頭及尖尾,以適量塩泡水半天,入水煮個五分鐘,待涼拿到水龍頭下將二面沖洗乾淨瀝乾.

棉繩---放到水龍頭下沖洗後和粽葉一起煮.

---五花肉帶皮(注意豬毛是否去淨?)去除多餘油脂,入水煮開汆燙,至水大滾,倒去血水,將肉洗淨,去水瀝乾.
熱油鍋將肉炸過,不需炸太久,主要是讓肉變軟.炸過撈起
.
將炸過肉塊加入前述滷料,滷至軟不需太爛,因包在粽子裏還要煮約一個半小時.撈起備用,滷汁可拌入糯米中.

---長糯米洗淨,以二倍水浸泡5小時備用。(若為圓糯米,因圓糯米本身就易軟爛
不需浸泡.)

浸泡好瀝乾水的長糯米加入滷汁、鹽適量拌勻(不需額外再加水)備用。

花生---1.選大顆優質有機花生,洗淨,挑掉品質不良,如變黑,色澤不佳等,瀝乾.

     2.放進冰箱冷凍一個晚上(可使花生容易煮軟),隔天取出煮至軟爛(約一小
).瀝乾放涼.

     3.花生撈起的花生湯,可以加糖,或鮮奶,冰涼作成花生湯給孩子喝.

栗子---選用有機去膜栗子,泡水3小時.泡好瀝乾備用.

鹹蛋黃---買回來若不是當天用,就先略洗淨瀝乾,加一點酒略拌(可去腥),放冰箱冷凍庫備用(放冷藏容易發黏).

 

米和花生拌勻,加滷汁小火拌炒,讓汁收乾.切不可開大火或拌炒過久.只是略拌讓汁收乾即可.

取兩張粽葉,光滑面朝上,摺成漏斗狀,將糯米舖底,加入配料,再以棉繩包裏好即可。放入蒸籠以中火蒸8分鐘即可食用。


 每顆相當於3份主食+1份蛋白魚肉類+1份蔬菜+2份油脂

 

食材: 台灣產地長糯米1,圓糯米1,土豆半斤,豬肉,香菇,蝦米,菜脯,紅蔥頭(台灣味的來源啊)
調味料: 醬油,胡椒,五香粉

其他: 粽葉,棉繩



將紅蔥頭切片,豬肉切適合食用的大小,香菇及蝦米泡水備用

這時逼出來的油可以先倒出來待會爆香紅蔥頭及其他配料
此時的豬肉加入一點點的醬油,一點點的胡椒,一點點的五香粉,一點點米酒,起鍋備用

鍋子倒入剛剛逼出來的豬油,放進紅蔥頭爆香,接著蝦米,香菇,菜脯進來拌炒
最後加入一點點的跟豬肉一樣的調味料,起鍋備用
PS2:請留一些些紅蔥頭和豬油下來不要全部用光,待會要拌糯米的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鷹勾鼻 本文為引用文章

 

大部份的人搞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鷹勾鼻,看某人僅是鼻尖小或垂長下勾,就說人家是鷹勾鼻。

大部份的人都搞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鷹勾鼻,經常看某人僅是鼻尖小或垂長下勾,就指鹿為馬地說人家是鷹勾鼻,害得人家大受內傷,即使本性善良,也會被逼上梁山,這是很要不得的事。

所謂的鷹勾鼻,除了鼻尖窄下彎如勾(大部份的鷹勾鼻之鼻尖幾乎要碰到上嘴唇)外,還要具備兩個要件。


一是鼻樑削薄露脊,就是鼻樑無內見骨,鼻樑兩側尖削像刀峰般,令人望之就感覺一把利刃逼近自己。

古書有云,鼻尖如刃的人最是無情狠毒,生性也孤僻奸險,因此,這種鼻相也是絕命惡相之一。


二是鼻頭兩側的鼻翼短小內縮,相對的,更顯得如鷹鉤的鼻頭突出逼人。

如果再加上鼻孔上仰外露,那麼,這種人對未來更沒有打算,隨時可以和人同歸於盡,而且凡事只想到如何前進奪取,卻從不想後路,也是惡相之一。


一個人的鼻尖如鉤貼唇,再搭配上述兩種凶惡鼻相,才是如假包換,真正的鷹勾鼻之人。

請記住,如果人家只是鼻尖肉慌垂,但鼻樑豐潤,兩鼻翼圓滿不露孔,就不能稱為鷹勾鼻。


為什麼有鷹勾鼻之人,會有這樣泯滅人性的傾向?

有鷹勾鼻的人,醫學上看來他內在的臟腑和內分泌有著嚴重的缺陷,也代表他的自卑感極重,長期下來造成了性格偏差的現象,才會有毫不顧他人感受的行徑。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老祖先會勸我們要小心有鷹勾鼻的人;我想,鷹勾鼻吸人骨髓,並不是駭人聽聞,出門在外、江湖交遊,請先看看人家的鼻子吧!

http://mindcity.sina.com.tw/MC_data/east/article/face/20070317/Col_704_1.shtml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4月30日訊】編者按:漢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經歷“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始終能以仁義待人、治國,行王道,終于再興漢室。由此可見,領導者重德修身乃國家之根基、百姓之福,而非邪黨所宣揚之鬥爭、暴力可以達到的。

東漢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堪稱中國帝王中的頂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達到了難有人企及的程度。

他前後有過兩位皇后:郭聖通陰麗華。這兩個女人,雖然一廢一立,但是她們都是中國后妃群中最幸運的人。即使是被廢離異的郭聖通,也不例外:在同樣離異的后妃中,她是唯一沒有被囚入冷宮、沒有母子俱喪、過得最自由的一個。

劉秀,字文叔,是南陽郡蔡陽鄉(今湖北省棗陽縣)人。他的身上流著西漢皇家的血液——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定居南陽的原因則是由於他的六世祖: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不過到劉秀這一代的時候,封爵的傳承已經結束,他的父親劉欽只是南頓令而已。劉欽娶了一個姓樊的湖陽巨富之女——未
來的光武帝之母閨名樊嫻都。

公元前六年,劉家的稻穀豐收,田地間甚至出現了一莖九穗的現象。就在這一年,劉秀出生了。劉欽夫妻對小兒子降生在這樣的好年成非常高興,特地為他起名為「秀」,意思就是莊稼出好穗。

雖然劉秀已經離皇家宗枝很遠,但他出生時,家境還是相當不錯的。劉欽樊氏夫妻很恩愛,生了很多孩子:劉秀有兩個哥哥:劉縯、劉仲,還有兩個姐姐:劉黃(後來的湖陽公主)、劉元和一個妹妹劉伯姬。劉秀九歲這年,他的父親劉欽去世了。劉秀兄弟三人從此寄居叔父劉良家中,幾個姐妹則繼續跟隨母親生活。

劉秀性情溫和,喜歡在田野間嬉戲,劉家的佃農不免要照應著他。時間長了,劉秀漸漸對農桑稼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把自己的小主人身份甩在一邊,和佃農們一起耕作田園。
 
哥哥劉縯的性格與劉秀恰恰相反,對田園生活毫無興趣,專喜歡交朋結友、弄俠使氣,養著不少鄉間豪悍的少年。他對弟弟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很看不慣,常常笑話他沒有出息,天生是個做農夫的材料,與先祖劉仲(劉邦之兄)有得一拼。 (人世間是由許多個意外組成的。劉縯看著在地裡一身泥水、忙得熱火朝天的弟弟搖頭歎氣的時候,恐怕永遠也不會想到,這個沒志氣的農夫弟弟,有朝一日將要成為復興漢室的開國之君。)

公元8年,王莽廢漢立新朝,劉氏宗親後裔失去了所有的特權和財富。劉秀這年14歲,看起來,他真是要做一世農夫了。

在這種改朝換代的困境中,劉家很快就成了普通的老百姓,過著與從前截然不同的窘迫生活。這樣的生活令劉秀的大哥劉縯非常不滿,經常在家中大發牢騷,聲言定要重振大漢王朝不可。劉秀在哥哥的影響下,開始由一個醉心於田園牧歌、與世無爭的少年慢慢地轉變了。

當同齡的朋友都紛紛成婚聘娶、沉浸於家室之樂的時候,20歲的劉秀卻作出了另一個決定:西去長安,開拓視野、研習學問。來到長安以後,劉秀成為許子威的學生,學習了《尚書》等當時最經典深奧的學問。劉秀生性聰穎,舉一反三,對這部深入政事的著作有相當的見解,很多人都對他的天姿表示非常驚訝。

不久,劉秀的盤費用盡,他返回了家鄉。返鄉後,劉秀在親友中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姐姐劉元之夫新野人鄧晨。作為弟弟,劉秀不免要經常主動前往新野拜訪姐夫,並且常常在姐姐姐夫家裏住宿。

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劉秀遇見了他這一生最重要的女人、未來的光武皇后陰麗華。 陰麗華的母親姓鄧,與劉秀姐夫鄧晨之間應該有一定的親緣關係。陰麗華比劉秀小九歲有餘,這時還是一個天真的少女,遠未到出嫁的年齡。然而她的美麗和孝 順,在新野一帶已經非常出名。劉秀活了二十多年,還從來沒有對哪個女人動過心,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一聽說陰麗華的名字,他就神魂飄蕩。想起當初在長安城裡 看到的「執金吾」出行盛況,他不禁立下心願:「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劉秀名如其人,是長得很俊秀的。中國古代的史家,一向惜墨如金,尤其在評論名人外表上面,已經達到了「色即是空」的地步。要想在他們的筆下得到帥哥美女的名聲,是難乎其難的,等閒的美色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但是稍有個鼻塌嘴歪的,他們卻是絕不放過。對女子是如此,對男子也不例外。然而,對於劉秀,所有的人都毫不吝惜地齊聲讚歎他的風神俊朗,認為他是世上數一數二的帥哥——美鬚眉也。

照正史上的說法,劉秀身高七尺三寸,(秦尺23CM,漢尺24CM略多。三國時諸葛亮身高八尺,按今天的說法是一米九三)。換算一下,劉秀的身高至少在1米75以上。以當時人的平均身高來算,他隨便往哪裏一站,都是鶴立雞群的感覺。再加上他體形勻稱,更顯得修長。然後來說他的相貌:劉秀不但個子高,而且鼻樑挺撥、額頭飽滿,皮膚白晰、眉目傳神。宛若溫柔秀美的女子。(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漂亮的奶油小生)

可能是長得太秀氣了,劉秀給人的視覺衝擊過於強烈,以至於跟他對陣的敵人,都對他竟有戰術謀略表示難以相信。比如他後來的敵人嚴尤,別人向嚴尤提及劉秀的兵法,嚴尤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你們說的是那個小帥哥劉秀嗎?他居然也會這個?」

直到成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身上都沒有一絲一毫的悍厲氣息。據說後來他成為皇帝,返回家鄉宴請鄰里,從小看著他長大的老太太們喊著他的小名指點說:你從小就厚道過頭,溫柔體貼,現在當了皇帝,還是沒有什麼改變,這可不行,要拿出點皇帝的威嚴架子來才行。劉秀笑著說:「吾治天下,欲以柔道行之。溫柔有什麼不好呢?」

帥哥配美女,那當然是天生的一對。不過,老天選中了劉秀去擔當重振漢室的責任,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不會給他和陰麗華一帆風順的感情生活。更何況,此時的劉秀,雖然仍然過著耕種讀書的田園生活,心裡卻已經立下了鴻圖大志。

話說有一次,劉秀和二姐夫鄧晨一起去拜訪名士蔡少公。由於他們都是後生晚輩,所以只能陪坐末席。這位蔡少公,喜歡研究圖讖預言之學,這天的聚會也不例外。聚會中途,他忍不住講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某對圖讖的參詳,將來的天子將是劉秀。」

話一出口,滿座中諸賓客頓時紛紛議論起來,最後有人想到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篡漢的王莽國師劉歆——他也喜歡研究圖讖,而且還剛剛改名為劉秀,看來他是想應這個預言啊! 這位賓客一想到這裡,就連忙站起身來,問蔡少公:「莫非預言所指的,就是國師劉秀?」

蔡少公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叨陪末座的劉秀就忍不住反駁道:「為什麼非要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物?怎麼見得就不是我呢?」不用說,劉秀這句話頓時引來了滿堂的嘲笑。所有的人都覺得,這個文質彬彬的少年竟然敢跟國師相比,真是可笑之極。劉秀對這些所謂名士對自己的輕視很不滿,起身揚長而去。鄧晨也連忙告退,跟著小舅子出了門。

然而喜好讖文的絕不止蔡少公一人。宛地有一個名叫李守的人,也有這個愛好,他研究的結果比蔡少公更進一步,「劉氏不久復興,李氏必將為輔」。李守與兒子李通討論後,認為這說的正是西漢王室後人劉縯、劉秀兄弟。

不久後,劉秀推著小車兒,到宛地來賣收穫的谷物,正好遇到了李通李軼兄弟。李氏兄弟一見劉秀,頓時如獲至寶,大力遊說他趁天下大亂的時機,匡復漢室江山。劉秀賣完谷物,回鄉將李通兄弟的話轉告了大哥劉縯。李通兄弟的話正中了劉縯的心意,他將自己素來結交的百餘名好漢召集起來,決定就此興兵造反。劉秀作為親弟弟,又滿懷復興祖業的心願,當然更不會推辭。

劉縯平日裡在鄉間呼朋喚友,來往的儘是強梁子弟,時不時地還關上門來神神秘秘商議,整個一幫派老大的樣範,看來風評並不是很好。所以他一宣布自己要起事,同鄉同族的子弟們便大驚失色,紛紛逃跑,拒絕徵召,說:「劉伯升(劉縯的字)造反,那是要我們去送死的。」

正在傷腦筋的時候,劉秀第一個響應哥哥的倡議,穿上了紅袍高冠的戎裝。劉秀的舉動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原來紛紛出逃保命的鄉親們都改變了主意,說:「劉秀可是是出名的穩重厚道人,他都從軍了,那肯定此事是有道理的。跟著他準沒錯兒。」

劉秀的人格魅力,使人們竟然忘卻了殺伐的慘烈,已經外逃的人又都跑了回來,主動應徵入伍。很快,劉秀就幫助哥哥召集到了八千子弟兵。這年,劉秀二十八歲。

然而,這支剛剛組建的起義軍毫無經驗,尤其是最初的倡議者李通。他原本是做為劉縯兄弟的內應在宛城謀事的,結果消息走漏,全家六十四口都被誅殺,只有李通一人逃走。

宛城是打不了了,劉縯只好另想辦法,聯絡上湖北大洪山(即綠林山)出來的、一支以王風為首的綠林軍,壯大聲威之後再作打算。很快,這支隊伍連連得勝,攻下了周圍唐子鄉等地,得到了大量財物。得到了財物之後,匪氣濃重的王風便對著掠奪來的財物眼紅起來,為了多搶些,他甚至還要跟劉縯率領的劉家軍分道揚鑣、大打出手。

在這個節骨眼上,劉秀站了出來,向劉氏宗族百般勸說,讓他們將搶到手的財物都讓出來,全部送給綠林軍隊。王風是土匪本色,拿到了全部錢物,自然又講起兄弟情誼來。一場可能誘發內訌、使大家都死於非命的災難就此被劉秀制止。(能夠勸說殺氣騰騰的軍隊將到手的財物如數交出,這已經足以證明劉秀在軍隊中的威信和德望。)

劉秀身上,有一種非常典型的超然氣質,金銀財寶和美色對他都不起任何作用。最初起兵的時候,軍中戰馬不足,很多軍官為了爭搶坐騎抬高身份而發 生爭執。而劉秀卻對此毫不在乎,他是首領的弟弟,照理來說,再缺也要給他一匹馬,他卻主動將馬讓給其他軍官,自己一直騎著起兵前賣谷所用的一頭牛。直到後 來棘陽大捷,他才有了第一匹很不起眼的戰馬。因此,劉秀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在「牛背」而非馬背上開國的皇帝。

由於劉秀的忍讓,一場危機安然度過,兩軍繼續精誠合作,又攻下了棘陽。在第一場戰役中,劉秀目睹了士兵搶掠百姓、婪取財物的惡行,給了他很深的觸動,也讓他對百姓的苦難非常痛心。從棘陽之戰開始,劉秀嚴格要求自己的下屬部隊,絕對不可以藉著起義殺敵的名義,擄掠無辜百姓。

——這項由同情心產生的紀律,在後來為劉秀爭取了無數的支持和民望。(能行仁义,王者也。)

棘陽大勝使得劉縯過於自信,認為自己無堅不摧,以至於在隨後的宛城之戰中,竟然帶著家小一起出發了。就在去往宛城的路上,劉氏兄弟的子弟步兵與王莽的正規騎兵正面遭遇。結果全軍潰敗。在逃難的路上,劉秀得到了一匹馬,載著妹妹劉伯姬一起逃命。半路上,他遇到了大姐劉元和三個外甥女。劉秀叫姐姐和外甥女一起逃跑,劉元拒絕 了:「只有一匹馬,如果我和女兒們也上去,能逃多遠呢?你們快逃吧,不要管我,免得大家死在一起。」劉秀還沒來得及再次開口勸說,追兵就到了。劉元和三個 女兒、以及劉秀二哥劉仲等幾十個劉氏族人,都被追殺喪命。劉秀和劉伯姬僥倖逃生。

這是劉秀一生中第一場、也是最慘烈的敗仗。劉縯劉秀兄弟劫後餘生,在棘陽重逢。 這時,王莽的大軍乘勝追擊,起義軍裡人心惶惶,想要趁亂逃跑的人數不勝數。

就在這個時候,李通找到了劉氏兄弟。他的家族六十四人死於非命,他對王莽新朝切骨痛恨。他為劉氏兄弟出了一個好主意:宜秋有一支起義軍,首領名叫王常,人馬多達數萬之眾,若想死裡逃生,就要去跟王常聯合。

公元22年農曆12月,劉氏兄弟的軍隊和王常的軍隊整合,向王莽的精銳部隊發起了復仇之戰。哀兵必勝。公元23年伊始,起義軍不但戰勝了對手,而且還順利地攻下了宛城。

這時的起義軍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領地,土匪出身的綠林好漢們,忍不住又露出了當初搶財寶時的猴急形象,想要自立當皇帝了。

劉縯、劉秀兄弟反對如此倉促的稱帝行為。這固然是因為他們自己胸有大志,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覺得時機不成熟,起義軍的勢力仍然不夠,推舉一個首領稱王是可以的,但是稱帝卻不行,因為那一定會引來其他地方武裝和王莽新朝的靶子。

但是,劉氏兄弟的兵馬遠遠不如綠林軍的多。所以抗議無效,綠林軍樹立了一個名叫劉玄的人做皇帝,稱玄漢王朝,劉玄自稱更始皇帝。這位劉玄,名義上是劉縯、劉秀的族兄,實際上他除了年長,毫無能力和功勞。而且他對堂弟劉縯、劉秀的戰功眼紅心熱,與綠林軍很有共同語言。事實上,他就是綠林軍扶起來的一個傀儡——綠林軍看中的是他既沒本事又姓劉,他則指望靠著綠林軍稱孤道寡。

劉玄登上了玄漢王朝的草頭龍椅,對劉縯劉秀兄弟反對稱帝、眾多劉氏子弟更推舉劉縯為帝的事情記在心裡,滿懷殺機地封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這時是公元23年二月。

成為「太常偏將軍」的劉秀,繼續領兵作戰,很快就攻下了河南的大部分區域。在所有的戰役中,劉秀繼續他不擾民的紀律,所到之處深受士紳百姓的歡迎。他一如既往不好財色,所有的戰利品都如數運回宛城,交給更始帝劉玄。

就在公元23年六月,劉秀終於達成了他多年的心願,在宛城當成裡,迎娶了陰麗華為妻。這年,劉秀二十九歲,陰麗華十九歲。

——劉秀是中國皇帝中最晚婚的一個。如果說他是為了等待陰麗華而晚婚的,似乎有些太浪漫了。但是作為一個地方武裝首領,一直沒有聲色之好、納妾寵婢,又確實讓人不得不作此想。

亂世沒有留多少新婚燕爾的甜蜜時光給這對新人。正在新婚中的劉秀,不會想到自己已經陷入了玄漢王朝的內亂之中。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明台.jpg

神明台1.jpg   

在滔滔的長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綿綿的山脈裡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進烏雲的縫隙
你把夢想寫在蘭天草原
你燃燒自己
溫暖大地
任自己成為灰燼
讓一縷縷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後的傾訴
傾訴

在滔滔的長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綿綿的山脈裡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進烏雲的縫隙
你把夢想寫在蘭天草原
你燃燒自己
溫暖大地
任自己成為灰燼
讓一縷縷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後的傾訴
傾訴
你燃燒自己
溫暖大地
任自己成為灰燼
讓一縷縷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後的傾訴
傾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_9xtLVjDc&list=PLHOMQ6tK7YucwUV4ytpKbG6_AzNqHDQt7&index=1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慶傳奇也忒瞎演了些-為嘉慶孝和睿皇后平反

既以其名名之,自不應惡其行,污其德,實為不厚也...

 

 

孝和睿皇后 大清國皇后 

姓 鈕祜祿氏

封號 貴妃→皇貴妃→皇后

徽號 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壽禧崇祺皇太后

出生
乾隆四十一年

婚姻名份
側福晉

逝世
道光二十九年

諡號
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后

墳墓
清西陵昌西陵

親屬


父親
鈕祜祿·恭阿拉


仁宗睿皇帝顒琰

夫之父
高宗純皇帝弘曆

夫之嫡母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夫之母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夫之元配
孝淑睿皇后


皇三子: 惇恪親王綿愷
皇四子: 瑞懷親王綿忻


皇七女

繼子
道光帝

繼女
莊靜固倫公主

孝和睿皇后 穆麟德:hiyoošungga hūwaliyasun sunggiyen hūwangheo;1776年-1850年)姓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1],禮部尚書恭阿拉的女兒。嘉慶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帝、莊靜固倫公主的繼母,孝全成皇后的姑母。

生平[編輯]

嘉慶帝為皇子時冊為側福晉。仁宗即位後封為貴妃。皇后喜塔臘氏逝世後,太上皇乾隆帝命其為皇后。先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事務。嘉慶六年(1801年)冊為皇后,正位中宮,並以景仁宮作為寢宮。論家世,鈕祜祿氏在孝淑睿皇后之上;論才能品性,也頗受乾隆和嘉慶兩代皇帝的肯定。嘉慶朝皆稱她為賢后。在嘉慶、道光兩朝,她在後宮地位最高,無人能及,同時也是有清一代坐在皇后之位上最長久的一位:自嘉慶六年(1801年)受冊為皇后起,直到道光元年(1820年)晉皇太后為止,共當了19年皇后。

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皇后喜塔臘氏病逝後,所生的兒子交由孝和睿皇后照顧。孝和睿皇后有兩個兒子,即皇三子綿愷與皇四子綿忻。孝和睿皇后對旻寧可說視如己出,所以旻寧當皇子時和他兩個同父異母弟弟綿愷和綿忻的關係也很好,和繼母的感情也十分親近。道光能夠即位孝和睿皇后也有推舉之功,由於她的賢能公正,道光才能在嘉慶暴崩之後安然無事地繼承了帝位;由於她的明禮知義,識大體,懂大事,贏得道光終生對她尊敬,所以道光帝視繼母如同生母一般,更稱其為皇母。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嘉慶帝在熱河巡行時駕崩。起初未尋獲遺詔。噩耗傳到北京時,皇后在宮中立即派人五百里加急把懿旨送到承德,大意是說皇次子旻寧在嘉慶十八年的重大事件中立有功勞,懿旨中令皇次子旻寧立即登基。道光帝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叩頭謝恩,感激不已。雖然最後大臣們找到了嘉慶帝的遺詔,和皇后意思一致,但孝和睿皇后自己也育有二子,在尚未找到遺詔之前如果推舉己生之子,即使找到遺詔,大臣也無可奈何(而且有資料顯示嘉慶帝頗喜歡其次子綿忻),也因此她的無私與支持讓綿寧十分感動。綿寧即位後,尊皇后為恭慈皇太后,從此恭慈皇太后以壽康宮為寢宮。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恭慈皇太后崩逝,享壽七十四。恭慈太后去世後道光帝不顧年邁體衰堅持為太后守靈,結果導致生病,於不久後駕崩。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治 民自歸 吾等過 民犯險 ---此生最愛劉弗陵
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那心若日月之明,情若金堅,品德超拔,若劉弗陵,讓人低迴再三,永誌不忘...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先秦兩漢 -> 史書 -> 漢書 -> 紀 -> 昭帝紀
《昭帝紀》  

提到《昭帝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底本:《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漢書》:昭帝紀
《漢書注校補》
《漢書補注》
《漢書疏證》
《漢書辨疑》
《漢書藝文志條理》
《漢書藝文志拾補》
《融經館叢書》本《漢書蒙拾•後漢書蒙拾》
《指海》本《漢書西域傳補注》
《民國四明叢書》本《漢書地理志稽疑》
《光緒廣雅叢書》本《漢書辨疑》
《古逸叢書》本《漢書食貨志》
[顯示全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先秦兩漢 -> 史書 -> 漢書 -> 紀 -> 昭帝紀
《昭帝紀》  

提到《昭帝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底本:《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漢書》:昭帝紀
《漢書注校補》
《漢書補注》
《漢書疏證》
《漢書辨疑》
《漢書藝文志條理》
《漢書藝文志拾補》
《融經館叢書》本《漢書蒙拾•後漢書蒙拾》
《指海》本《漢書西域傳補注》
《民國四明叢書》本《漢書地理志稽疑》
《光緒廣雅叢書》本《漢書辨疑》
《古逸叢書》本《漢書食貨志》
 
1 昭帝紀: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趙婕妤,本以有奇異得幸,及生帝,亦奇異。語在外戚傳。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嫚,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2 昭帝紀: 夏六月,赦天下。
3 昭帝紀: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方。
4 昭帝紀: 濟北王寬有罪,自殺。
5 昭帝紀: 賜長公主及宗室昆弟各有差。追尊趙婕妤為皇太后,起雲陵。
6 昭帝紀: 冬,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發軍屯西河,左將軍桀行北邊。
7 昭帝紀: 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8 昭帝紀: 己亥,上耕於鉤盾弄田。
9 昭帝紀: 益封燕王、廣陵王及鄂邑長公主各萬三千戶。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 華 帝 君 - 東王公

 

『 東華帝君』又稱『東王公』、『木公』、『東王父』、『扶桑大帝』。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東王公』之名的出現比“西王母”晚幾個世紀。【漢尚方鏡銘】雖曾有其名,但無事蹟記述;最早記其事者為【神異經】。此書託名漢“東方朔”撰。

 

【東荒經】云:『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

 

【中荒經】云:『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東王公』之名的出現,可能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按照中國陰陽五行觀念,有了一個陰神,必然有一個陽神。女神稱“西王母”,西方屬金,又名“金母”;與之相對,男神就應稱『東王公』,東方屬木,故又稱『木公』。在這種‘文化意識’支配下,“西王母”的對偶神『東王公』就出現了。

 

託名漢“東方朔”的另一本書【海內十洲記】說:『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從此『扶桑』就與『東王公』相聯繫,成為『東王公』的居處,正像『崑崙』與“西王母”相聯繫,成為“西王母”的居處一樣,故『東王公』亦稱『扶桑大帝』。

 

與上書大體同時的【元始上真眾仙記】〈附題‘葛洪’【枕中書】〉說:在二儀未分,天地混沌之時,已有元始天王。二儀始分以後,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生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然後又生出西王母。『眾仙或有日三朝扶桑公,或三朝西王母』。又說:『扶桑大帝,元始陽之氣,治東方,故世間帝王之子應東宮也』。『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並方三萬里,上有太真宮。……眾仙無量數,玄洲、方丈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與西王母相較,『東王公』的『事蹟』是很少的,且大多如上所引的空泛語。據【上清七聖玄紀經】載,上清派大約在南北朝至隋唐間,曾為之寫過傳記,名【扶桑大帝君傳】,把他視為七聖之一,其神格是很高的。此傳已佚,無從尋覓。

 

【金蓮正宗像傳】:『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詳。得太上之道,隱崑崳山,號『東華帝君』,復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稱『紫府少陽君』。後示現於終南山凝陽洞,以道授鍾離子』。

 

又按【仙傳拾遺】云:『帝君蓋青陽之元氣,萬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宮,紫雲為蓋,青雲為城,仙僚萬億,校錄仙籍,以稟命於老君。』所謂王姓者,乃尊高貴上之稱,非其氏族也。斯言蓋得之歟。

 

元世祖皇帝封號『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武宗皇帝加封『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帝君』

 

贊曰:

 

道繼玄元,教行率土;

 

天近崑崙,雲橫紫府。

 

神中之神,真中之真;

 

長生有道,貽我後人。

 

另有一說:

 

『東華帝君』以至真之氣化身“木公”於碧海之上,以陽和之氣治理東極,所以號為『王公』,與“西王母”共理陰陽二氣。又考之【仙經】,或號東王公,或號青 童 君,或號東方諸,或號青提(當為」童「字之誤——引者注)帝君。名號雖殊,即一“東華”也。『東華帝君』職居紫府,統轄三十五司命,故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的尊號。

 

東漢帝桓永壽元年〈西元一五五年〉 二月初六 ,『東華帝君』脫胎凡間,姓王,名誠,字玄甫。玄甫曾入終南山得“太上老君”親傳大道,因而盡識玄理之妙;後來隱居崑崙山煙霞洞,自結草庵名為『東華觀』;再遷至終南山凝陽洞,授道鐘離權〈正陽祖師,八仙之一〉,創『少陽派』,其後鐘離祖師再傳弟子,成為北宗全真一脈。

 

北宗全真有五祖: 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祖師鐘離權、純陽祖師呂洞賓,海蟾祖師劉成宗及重陽祖師王允卿,五祖脈脈相傳,至重陽時,授道長春子邱處機、長生子劉處玄、長真子譚處端、丹陽子馬鈺、廣寧子郝大通、玉陽子王處和清靜散人孫不二,七人合稱『全真北七子』,七真恰似七朵金蓮結子,故『東華帝君』被尊為北宗全真第一人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释迦牟尼佛唯一真人画像,非常珍贵。(转载保佑你)

2013-12-15 点击右侧关注 财智微客

释迦牟尼佛唯一真人画像,非常珍贵。(转载保佑你)

2013-12-15 点击右侧关注 财智微客

 

传递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

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唯一真人画像,非常珍贵。(转载保佑你) 

传递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 

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是唯一一张释迦牟尼佛生前的真实画像

 

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楼那尊者在世尊41岁时候画的如今珍藏在英国博物馆,被视为英国国宝 

释迦牟尼佛曾有愿:凡见此像者8世不堕恶道!请将此照片供养,转送他人供养,救度众生,功德无量!

 

禅悟生命 

生命,于我们,是一趟旅行。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哭,是一份宣言,我们身边的人却都在笑,笑,是一份欣喜,一种欢迎。 

长大了,我们在笑里哭,在哭里笑,有的人一生笑比哭多,因此,生命里处处阳光灿烂;有的人一生哭比笑多,因此,难免阴暗晦涩。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关键看你用一支怎样的笔去描绘它。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你却发现,还有很多人没有脚。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那么,你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厚重与美好。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渲染生命,惟其如此,当你离开的那一天,你才会唇挂微笑,因为,你用你的努力去诠释了生命,精彩了生命,即使围在你身边的人都在哭泣,那又何尝不是对你生命厚度的赞许? 

 

【禅悟人生】

 

很欣赏一句话:“人生的真理,其实就藏在平平淡淡中。”人,活在世上,往往为生活所累,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磨难。因为,我们是凡人,我们有凡人的苦、辣、酸、甜,也当然免不了凡人的烦恼、悲伤。苦也好,甜也好,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谁能一一改变?

 

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改变自己的心态,付出多一点,要求少一点,多一份恬淡,也许人生便会多一份释然。 

佛语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就得先受苦受难。 

生活原本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一种心灵的历练。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超越现实,在跌倒中爬起,在哭泣中微笑,在痛苦中体验幸福,在不幸中体验快乐,学会坦然接受,学会低头思考,你的人生也许会呈现更多的精彩! 

【禅悟爱情】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爱,是生命的主旋律。人生,就是找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找到四个人:第一,是自己;第二,是你最爱的人;第三,是最爱你的人;第四,是和你共度一生的人。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感觉,陌陌红尘,缘与份谁也说不清,缘来了,份不在;份若在,却无缘。没有人会逃得了红尘一劫,因此,这世界上,才有了那么多的痴男怨女,才演绎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 

缘来的时候,学会珍惜,缘去的时候,学会放手,唯其如此,你才给了别人重生的机会,你也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做新的选择。 

莫让泪水淹了眼,莫让仇恨烧了心。“一个人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无论前世今生,爱过就不后悔,当有一天,与你所爱的人再次相逢,惟愿轻轻叹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有愿:凡见此像者8世不堕恶道!请将此照片供养,转送他人供养,救度众生,功德无量!


禅悟生命

生命,于我们,是一趟旅行。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哭,是一份宣言,我们身边的人却都在笑,笑,是一份欣喜,一种欢迎。

长大了,我们在笑里哭,在哭里笑,有的人一生笑比哭多,因此,生命里处处阳光灿烂;有的人一生哭比笑多,因此,难免阴暗晦涩。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关键看你用一支怎样的笔去描绘它。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你却发现,还有很多人没有脚。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那么,你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厚重与美好。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渲染生命,惟其如此,当你离开的那一天,你才会唇挂微笑,因为,你用你的努力去诠释了生命,精彩了生命,即使围在你身边的人都在哭泣,那又何尝不是对你生命厚度的赞许?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⑴,自嫁黔婁百事乖⑵。
顧我無衣搜藎篋⑶,泥他沽酒拔金釵⑷。
野蔬充膳甘長藿⑸,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复營齋⑹。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⑺,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⑻,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⑼,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⑽,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⑾,潘岳悼亡猶費詞⑿。
同穴窅冥何所望⒀,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⑻。[1]


2
註釋譯文編輯

作品註釋

⑴謝公東晉宰相謝安,他最偏愛侄女謝道韞
⑵黔婁:戰國時齊國的貧士。此自喻。言韋叢以名門閨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麼事都不順遂。
⑶藎篋:竹或草編的箱子。
⑷泥:軟纏,央求。
⑸藿:豆葉,嫩時可食。
⑹奠:祭奠,設酒食而祭。
⑺戲言:開玩笑的話。身後意:關於死後的設想。
⑻行看盡:眼看快要完了。
⑼憐:憐愛,痛惜。
⑽誠知:確實知道。
⑾鄧攸:西晉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晉書 ·鄧攸傳》載:永嘉末年戰亂中,他舍子保侄,後終無子。
⑿潘岳:西晉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這兩句寫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傷自己無妻無子的命運。
⒀窅冥:深暗的樣子。[2-3]

作品譯文

【其一】
她如謝公最偏愛的小女兒,嫁給我這貧士百事不順心。
見我無衣衫到處翻箱倒櫃,求她買酒就拔下頭上金釵。
野蔬豆葉充飢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葉當柴也無怨言。
今天我的俸錢已超過十萬,只能為你辦祭品燒些紙財。
【其二】
往昔開玩笑說死後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擺到我面前來。
施捨衣裳早已沒剩下幾件;只留下針線盒我不忍打開。
想起舊日情意更憐惜婢僕,也曾因夢見你而贈送錢財。
我知道這種遺恨人人都有,患難夫妻永訣後更感悲哀。
【其三】
閒坐為你悲傷自己也悲傷,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時光。
鄧攸沒兒子時人感嘆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詞頗費思量。
夫婦同穴的夙願多麼渺茫,來世再結夫妻尤其難設想。
只有以此長夜不眠的思念,來報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4]

3 創作背景編輯

這三首詩約作於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時元稹在監察御史分務東台任上;一說這組詩作於公元822年(長慶二年)。這是元稹為懷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於公元802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婚後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過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監察御史時,韋叢就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萬分,陸續寫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懷三首》。[3] [4]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叢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身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矇矓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    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    何日清閒誰得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    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    無牽無掛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皆因宿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    披搭如來三種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洲湯放桀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    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    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與萬秋

 

 

早期經歷[編輯]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時生於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逝世,皇太極在生前並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福臨的異母長兄豪格和叔叔多爾袞爭位,多方利益權衡之下,最終多爾袞扶立福臨繼位。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實際清廷由多爾袞控制。

登基[編輯]

1644年正月改元順治。九月,清廷盛京遷都北京。九月十九日(10月19日),順治皇帝抵達北京。十月初一(1644年10月30日)順治帝即皇帝位於武英殿,告祭太廟社稷,成為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

順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關外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逝世。順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順治帝開始親政,年十四歲。同年八月大婚。

順治十八年正月丁巳(1661年2月5日),順治帝在養心殿因天花病逝世,年二十四歲。著有《資政要覽》。

順治帝有八子、六女,但並未立儲。逝世後,遺詔第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即康熙帝

逝世[編輯]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子時,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二十四歲。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東陵孝陵內。

清史稿》和《清世祖實錄》記載「丁巳夜子時,上崩於養心殿」,至於世祖到底是怎麼離位的傳統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世祖在順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體原因是因為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駕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支持第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福臨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則死於天花。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

第二種廣泛流傳於民間,常為小說戲曲採用,說順治係因愛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隱遁。這種說法一般把董鄂妃與董小宛誤作同一人。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已經基本否定這種說法。明清史專家何齡修說:「順治的祭奠儀式陰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複雜。」

此外,在2004年時廈門新出古書手抄本〈延平郡王起義實錄〉中載,順治乃於親征廈門時,遭鄭成功軍艦於海上炮擊懸崖,懸崖斷裂,而順治落海溺斃命,但此說並無其他證據支持,僅為野史家言[2]

評價[編輯]

親政後,在其母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他整頓吏治[3],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同一時代的朝鮮顯宗評價順治「好漢語,慕華制」。[4]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 發佈時間:2013-05-27

“詩堪入畫方稱妙,官到能貧乃是清。”這首不知處於何人手筆的民間俗傳詩作,乃於乾隆皇帝萬年面對吏治不清、百官貪腐的時局中出現,道出了當時遭受貪官層層剝削的人民的無奈心聲與無限期望,更是對許多立志入仕當官的文人雅士的提醒。

有道是:疾風知勁草,國難見忠臣。身為御史言官的錢鋒,屢向乾隆帝冒死進諫,一本參劾是個督撫濫權貪瀆、期君虐民之罪。

結果查辦了山東巡府朱國泰等巨貪,也舒解了國庫瀕臨掏空的困境。錢鋒身為朝廷御史,卻一生清貧如洗,奉母至孝;忠君愛國,嫉惡如仇。這等史上罕有的清官,卻迫於情勢以維護乾隆盛世之名,最終飲毒自了以盡人臣之忠孝。

像錢鋒如此殉身盡忠的歷史悲劇人物,可說多不勝數。

中國李朝歷代的賢臣清官之能夠流芳百世受人敬仰,就是那種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浩然之氣——這股滿懷正直、公義與忠貞的氣節,為國為民披肝瀝膽、鞠躬盡瘁的政治人物,在近代史上及現代官場裡已不復多見。

這是過去記載的史實所能給予我們反思和深省、鑑古而知今的唯一渠道,我們又豈能沒有一絲思古之幽情呢?

孟子在《告子》上篇論及人性時,以“牛山之木”的譬喻,深入淺出地道明人性本善,卻長期為惡性所浸染,終而不免泯滅。是以人心善變而人性永遠是難以捉摸的,為道德倫理教育永遠是一股清流,可以滌清心性上沉澱的污穢。

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和流傳下來的金句語言,總是讓後世之人受益無窮。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Posted: 18/11/2010 in 說詞解詩
0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 他的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以“納蘭詞”而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
納蘭性德是出身於滿清貴族家庭,其父是有名的宰相明珠;他最高做到一品官,雖侍從在帝王身邊,卻嚮往平淡的生活,這種特殊的環境與背景,使他的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王國維曾讃其詩詞:“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確也。

這篇《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就是納蘭性德最出名的一首,而“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更是流傳一時的佳句。

【簡注】①秋風悲畫扇:此乃漢代班婕妤被棄的典故。 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寫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  這裡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②驪山語罷:《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為夫妻。 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③淚雨零鈴:安史亂起,明皇入蜀,無奈之下,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唐明皇此後途中聞雨聲、鈴聲便思楊貴妃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解釋此首詩的含義
上一篇《夜央 是什麽意思啊》
下一篇《寬帶和光纖哪個較貴》字體: 小|中|大 简|繁
本文來源: 互聯網分類: 文化/藝術
參考答案:
  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爲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豔、傾情。忘卻也許有過的背叛、傷懷、無奈和悲痛。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時光匆匆,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也許曾經一見傾心,但是再見之時,也許會是傷心之時。若是如此,不如初見時的那份感覺……
  “初見驚豔,再見依然”,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初見,驚豔。蓦然回首,曾經滄海。只怕早已換了人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骊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納蘭長于情深于情,他的詞清新婉約,可以直抒胸臆,給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每一個人當最初和你相遇,那種美好的感覺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種溫馨、那種自然、那種真誠、那種回憶,因此就一直彌漫在了你的生命中。爲什麽在人的交往中會有誤會、費解、猜測和非議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懷不就足夠了嗎?就象從未謀面的網友,每次在網上遇到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牽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嗎?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再讀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說: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裏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在夢裏,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心裏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與感激。胸懷中滿溢著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明明知道你已爲我跋涉千裏,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缤紛,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來,每個人都有著一種初遇情結,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樣清純透明。而詩人給它以詩意的注釋,讓人感覺到初相遇的美麗、溫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景,初見後的分手,有如曾經揮手的雲彩,也似輕輕告別的康橋……
  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曾經,初相遇是怎樣的一種情懷?人生若只如初見,豈不是人生最好的寫照嗎?
  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的,有人說的對,得到了往往就不會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種境界。或者只如初見,那種淡淡的情懷倒是讓人釋懷、讓人坦然、讓人心安。一句心靈的問候,足以讓你一生難忘,我想人生這個東西,淡然一點往往會是清風明月,太過執著,則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願對于友情、恩怨、功過、得失、錢財……都看的再淡一點,情願那初見的情節永遠留在自己的夢裏。
  林清玄的《法圓師妹》,他說:“每個人的命運其實和荔枝花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開花,默默的結果,在季節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沒有選擇的結出它的果實,而一個人也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鍾,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那時候我只是做了,並不確知些道理,經過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樣,你住在這個旅館,正好是我服務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領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轉身時你沒有叫我,我們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這樣”。
  人生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嗎?我不得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見,優傷的美麗只能定格在回憶中。也許哪天轉身而去,留下一個美麗的遠去背影。完美的弧線,會訴說著對昨日的依戀。也許,在我們認識的人中,有過誤會,有過得失,你就會想起初見時的美麗。或者,那天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故地重遊,突然發現多年未見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見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樣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感情呢?!
  初見驚豔,再見依然。但願再次見到你的時候,你依然那麽美麗如初。
  今夜春風微送,把我的心扉吹動,多少塵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夢裏。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嗎?
  我記得了這樣一句話: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無情未必就是決絕,我只要你記著:初見時彼此的微笑……(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