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華 帝 君 - 東王公

 

『 東華帝君』又稱『東王公』、『木公』、『東王父』、『扶桑大帝』。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東王公』之名的出現比“西王母”晚幾個世紀。【漢尚方鏡銘】雖曾有其名,但無事蹟記述;最早記其事者為【神異經】。此書託名漢“東方朔”撰。

 

【東荒經】云:『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

 

【中荒經】云:『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東王公』之名的出現,可能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按照中國陰陽五行觀念,有了一個陰神,必然有一個陽神。女神稱“西王母”,西方屬金,又名“金母”;與之相對,男神就應稱『東王公』,東方屬木,故又稱『木公』。在這種‘文化意識’支配下,“西王母”的對偶神『東王公』就出現了。

 

託名漢“東方朔”的另一本書【海內十洲記】說:『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從此『扶桑』就與『東王公』相聯繫,成為『東王公』的居處,正像『崑崙』與“西王母”相聯繫,成為“西王母”的居處一樣,故『東王公』亦稱『扶桑大帝』。

 

與上書大體同時的【元始上真眾仙記】〈附題‘葛洪’【枕中書】〉說:在二儀未分,天地混沌之時,已有元始天王。二儀始分以後,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生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然後又生出西王母。『眾仙或有日三朝扶桑公,或三朝西王母』。又說:『扶桑大帝,元始陽之氣,治東方,故世間帝王之子應東宮也』。『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並方三萬里,上有太真宮。……眾仙無量數,玄洲、方丈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與西王母相較,『東王公』的『事蹟』是很少的,且大多如上所引的空泛語。據【上清七聖玄紀經】載,上清派大約在南北朝至隋唐間,曾為之寫過傳記,名【扶桑大帝君傳】,把他視為七聖之一,其神格是很高的。此傳已佚,無從尋覓。

 

【金蓮正宗像傳】:『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詳。得太上之道,隱崑崳山,號『東華帝君』,復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稱『紫府少陽君』。後示現於終南山凝陽洞,以道授鍾離子』。

 

又按【仙傳拾遺】云:『帝君蓋青陽之元氣,萬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宮,紫雲為蓋,青雲為城,仙僚萬億,校錄仙籍,以稟命於老君。』所謂王姓者,乃尊高貴上之稱,非其氏族也。斯言蓋得之歟。

 

元世祖皇帝封號『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武宗皇帝加封『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帝君』

 

贊曰:

 

道繼玄元,教行率土;

 

天近崑崙,雲橫紫府。

 

神中之神,真中之真;

 

長生有道,貽我後人。

 

另有一說:

 

『東華帝君』以至真之氣化身“木公”於碧海之上,以陽和之氣治理東極,所以號為『王公』,與“西王母”共理陰陽二氣。又考之【仙經】,或號東王公,或號青 童 君,或號東方諸,或號青提(當為」童「字之誤——引者注)帝君。名號雖殊,即一“東華”也。『東華帝君』職居紫府,統轄三十五司命,故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的尊號。

 

東漢帝桓永壽元年〈西元一五五年〉 二月初六 ,『東華帝君』脫胎凡間,姓王,名誠,字玄甫。玄甫曾入終南山得“太上老君”親傳大道,因而盡識玄理之妙;後來隱居崑崙山煙霞洞,自結草庵名為『東華觀』;再遷至終南山凝陽洞,授道鐘離權〈正陽祖師,八仙之一〉,創『少陽派』,其後鐘離祖師再傳弟子,成為北宗全真一脈。

 

北宗全真有五祖: 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祖師鐘離權、純陽祖師呂洞賓,海蟾祖師劉成宗及重陽祖師王允卿,五祖脈脈相傳,至重陽時,授道長春子邱處機、長生子劉處玄、長真子譚處端、丹陽子馬鈺、廣寧子郝大通、玉陽子王處和清靜散人孫不二,七人合稱『全真北七子』,七真恰似七朵金蓮結子,故『東華帝君』被尊為北宗全真第一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