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佈時間:2013-05-27

“詩堪入畫方稱妙,官到能貧乃是清。”這首不知處於何人手筆的民間俗傳詩作,乃於乾隆皇帝萬年面對吏治不清、百官貪腐的時局中出現,道出了當時遭受貪官層層剝削的人民的無奈心聲與無限期望,更是對許多立志入仕當官的文人雅士的提醒。

有道是:疾風知勁草,國難見忠臣。身為御史言官的錢鋒,屢向乾隆帝冒死進諫,一本參劾是個督撫濫權貪瀆、期君虐民之罪。

結果查辦了山東巡府朱國泰等巨貪,也舒解了國庫瀕臨掏空的困境。錢鋒身為朝廷御史,卻一生清貧如洗,奉母至孝;忠君愛國,嫉惡如仇。這等史上罕有的清官,卻迫於情勢以維護乾隆盛世之名,最終飲毒自了以盡人臣之忠孝。

像錢鋒如此殉身盡忠的歷史悲劇人物,可說多不勝數。

中國李朝歷代的賢臣清官之能夠流芳百世受人敬仰,就是那種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浩然之氣——這股滿懷正直、公義與忠貞的氣節,為國為民披肝瀝膽、鞠躬盡瘁的政治人物,在近代史上及現代官場裡已不復多見。

這是過去記載的史實所能給予我們反思和深省、鑑古而知今的唯一渠道,我們又豈能沒有一絲思古之幽情呢?

孟子在《告子》上篇論及人性時,以“牛山之木”的譬喻,深入淺出地道明人性本善,卻長期為惡性所浸染,終而不免泯滅。是以人心善變而人性永遠是難以捉摸的,為道德倫理教育永遠是一股清流,可以滌清心性上沉澱的污穢。

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和流傳下來的金句語言,總是讓後世之人受益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