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治 民自歸 吾等過 民犯險 ---此生最愛劉弗陵
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那心若日月之明,情若金堅,品德超拔,若劉弗陵,讓人低迴再三,永誌不忘...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先秦兩漢 -> 史書 -> 漢書 -> 紀 -> 昭帝紀
《昭帝紀》  

提到《昭帝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底本:《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漢書》:昭帝紀
《漢書注校補》
《漢書補注》
《漢書疏證》
《漢書辨疑》
《漢書藝文志條理》
《漢書藝文志拾補》
《融經館叢書》本《漢書蒙拾•後漢書蒙拾》
《指海》本《漢書西域傳補注》
《民國四明叢書》本《漢書地理志稽疑》
《光緒廣雅叢書》本《漢書辨疑》
《古逸叢書》本《漢書食貨志》
[顯示全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先秦兩漢 -> 史書 -> 漢書 -> 紀 -> 昭帝紀
《昭帝紀》  

提到《昭帝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底本:《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漢書》:昭帝紀
《漢書注校補》
《漢書補注》
《漢書疏證》
《漢書辨疑》
《漢書藝文志條理》
《漢書藝文志拾補》
《融經館叢書》本《漢書蒙拾•後漢書蒙拾》
《指海》本《漢書西域傳補注》
《民國四明叢書》本《漢書地理志稽疑》
《光緒廣雅叢書》本《漢書辨疑》
《古逸叢書》本《漢書食貨志》
 
1 昭帝紀: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趙婕妤,本以有奇異得幸,及生帝,亦奇異。語在外戚傳。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嫚,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2 昭帝紀: 夏六月,赦天下。
3 昭帝紀: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方。
4 昭帝紀: 濟北王寬有罪,自殺。
5 昭帝紀: 賜長公主及宗室昆弟各有差。追尊趙婕妤為皇太后,起雲陵。
6 昭帝紀: 冬,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發軍屯西河,左將軍桀行北邊。
7 昭帝紀: 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8 昭帝紀: 己亥,上耕於鉤盾弄田。
9 昭帝紀: 益封燕王、廣陵王及鄂邑長公主各萬三千戶。
10 昭帝紀: 夏,為太后起園廟雲陵。
11 昭帝紀: 益州廉頭、姑繒、牂柯談指、同並二十四邑皆反。遣水衡都尉呂破胡募吏民及發犍為、蜀郡奔命擊益州,大破之。
12 昭帝紀: 有司請河內屬冀州,河東屬並州。
13 昭帝紀: 秋七月,赦天下,賜民百戶牛酒。大雨,渭橋絕。
14 昭帝紀: 八月,齊孝王孫劉澤謀反,欲殺青州刺史雋不疑,發覺,皆伏誅。遷不疑為京兆尹,賜錢百萬。
15 昭帝紀: 九月丙子,車騎將軍日磾薨。
16 昭帝紀: 閏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冤、失職者。
17 昭帝紀: 冬,無冰。
18 昭帝紀: 二年春正月,大將軍光、左將軍桀皆以前捕斬反虜重合侯馬通功封,光為博陸侯,桀為安陽侯。
19 昭帝紀: 以宗室毋在位者,舉茂才劉辟彊、劉長樂皆為光祿大夫,辟彊守長樂衛尉。
20 昭帝紀: 三月,遣使者振貸貧民毋種、食者。秋八月,詔曰:「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振貸種、食勿收責,毋令民出今年田租。」
21 昭帝紀: 冬,發習戰射士詣朔方,調故吏將屯田張掖郡。
22 昭帝紀: 三年春二月,有星孛於西北。
23 昭帝紀: 秋,募民徙雲陵,賜錢田宅。
24 昭帝紀: 冬十月,鳳皇集東海,遣使者祠其處。
25 昭帝紀: 十一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26 昭帝紀: 四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赦天下。辭訟在後二年前,皆勿聽治。夏六月,皇后見高廟。賜長公主、丞相、將軍、列侯、中二千石以下及郎吏宗室錢帛各有差。
27 昭帝紀: 徙三輔富人雲陵,賜錢,戶十萬。
28 昭帝紀: 秋七月,詔曰:「比歲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盡還,往時令民共出馬,其止勿出。諸給中都官者,且減之。」
29 昭帝紀: 冬,遣大鴻臚田廣明擊益州。
30 昭帝紀: 廷尉李種坐故縱死罪棄市。
31 昭帝紀: 五年春正月,追尊皇太后父為順成侯。
32 昭帝紀: 夏陽男子張延年詣北闕,自稱衛太子,誣罔,要斬。
33 昭帝紀: 夏,罷天下亭母馬及馬弩關。
34 昭帝紀: 六月,封皇后父驃騎將軍上官安為桑樂侯。
35 昭帝紀: 詔曰:「朕以眇身獲保宗廟,戰戰栗栗,夙興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傳孝經、論語、尚書,未雲有明。其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賜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36 昭帝紀: 罷儋耳、真番郡。
37 昭帝紀: 秋,大鴻臚廣明、軍正王平擊益州,斬首捕虜三萬餘人,獲畜產五萬餘頭。
38 昭帝紀: 六月春正月,上耕于上林。
39 昭帝紀: 二月,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民所疾苦。議罷鹽鐵榷酤。
40 昭帝紀: 栘中監蘇武前使匈奴,留單於庭十九歲乃還,奉使全節,以武為典屬國,賜錢百萬。
41 昭帝紀: 夏,旱,大雩,大得舉火。
42 昭帝紀: 秋七月,罷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賣酒升四錢。以邊塞闊遠,取天水、隴西、張掖郡各二縣置金城郡。
43 昭帝紀: 詔曰:「鉤町侯毋波率其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其立毋波為鉤町王。大鴻臚廣明將率有功,賜爵關內侯,食邑。」
44 昭帝紀: 元鳳元年春,長公主共養勞苦,復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
45 昭帝紀: 泗水戴王前薨,以毋嗣,國除。後宮有遺腹子煖,相、內史不奏言,上聞而憐之,立煖為泗水王。相、內史皆下獄。
46 昭帝紀: 三月,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裡。令郡縣常以正月賜羊酒。有不幸者賜衣被一襲,祠以中牢。」
47 昭帝紀: 武都氐人反,遣執金吾馬適建、龍鏹侯韓增、大鴻臚廣明將三輔、太常徒,皆免刑擊之。
48 昭帝紀: 夏六月,赦天下。
49 昭帝紀: 秋七月乙亥晦,日有蝕之,既。
50 昭帝紀: 八月,改始元為元鳳。
51 昭帝紀: 九月,鄂邑長公主、燕王旦與左將軍上官桀、桀子票騎將軍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謀反,伏誅。初,桀、安父子與大將軍光爭權,欲害之,詐使人為燕王旦上書言光罪。時上年十四,覺其詐。後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國家忠臣,先帝所屬,敢有譖毀者,坐之。」光由是得盡忠。語在燕王、霍光傳。
52 昭帝紀: 冬十月,詔曰:「左將軍安陽侯桀、票騎將軍桑樂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數以邪枉幹輔政,大將軍不聽,而懷怨望,與燕王通謀,置驛往來相約結。燕王遣壽西長、孫縱之等賂遺長公主、丁外人、謁者杜延年、大將軍長史公孫遺等,交通私書,共謀令長公主置酒,伏兵殺大將軍光,徵立燕王為天子,大逆毋道。故稻田使者燕倉先發覺,以告大司農敞,敞告諫大夫延年,延年以聞。丞相徵事任宮手捕斬桀,丞相少史王壽誘將安入府門,皆已伏誅,吏民得以安。封延年、倉、宮、壽皆為列侯。」又曰:「燕王迷惑失道,前與齊王子劉澤等為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今乃與長公主及左將軍桀等謀危宗廟。王及公主皆自伏辜。其赦王太子建、公主子文信及宗室子與燕王、上官桀等謀反父母同產當坐者,皆免為庶人。其吏為桀等所詿誤,未發覺在吏者,除其罪。」
53 昭帝紀: 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宮徙未央宮,大置酒。賜郎從官帛,及宗室子錢,人二十萬。吏民獻牛酒者賜帛,人一匹。
54 昭帝紀: 六月,赦天下。詔曰:「朕閔百姓未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頗省乘輿馬及菀馬,以補邊郡三輔傳馬。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三輔、太常郡得以叔粟當賦。」
55 昭帝紀: 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柳樹枯僵自起生。
56 昭帝紀: 罷中牟苑賦貧民。詔曰:「乃者民被水災,頗匱於食,朕虛倉廩,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毋漕。三年以前所振貸,非丞相禦史所請,邊郡受牛者勿收責。」
57 昭帝紀: 夏四月,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馮翊賈勝胡皆坐縱反者,仁自殺,平、勝胡皆要斬。
58 昭帝紀: 冬,遼東烏桓反,以中郎將范明友為度遼將軍,將北邊七郡郡二千騎擊之。
59 昭帝紀: 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見于高廟。賜諸侯王、丞相、大將軍、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牛酒各有差。賜中二千石以下及天下民爵。毋收四年、五年口賦。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令天下酺五日。
60 昭帝紀: 甲戌,丞相千秋薨。
61 昭帝紀: 夏四月,詔曰:「度遼將軍明友前以羌騎校尉將羌王侯君長以下擊益州反虜,後復率擊武都反氐,今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其封明友為平陵侯。平樂監傅介子持節使,誅斬樓蘭王安,歸首縣北闕,封義陽侯。」
62 昭帝紀: 五月丁醜,孝文廟正殿火,上及群臣皆素服。發中二千石將五校作治,六日成。太常及廟令丞郎吏皆劾大不敬,會赦,太常轑陽侯德免為庶人。
63 昭帝紀: 六月,赦天下。
64 昭帝紀: 五年春正月,廣陵王來朝,益國萬一千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劍二,安車一,乘馬二駟。
65 昭帝紀: 夏,大旱。
66 昭帝紀: 六月,發三輔及郡國惡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遼東。
67 昭帝紀: 秋,罷象郡,分屬鬱林、牂柯。
68 昭帝紀: 冬十一月,大雷。
69 昭帝紀: 十二月庚戌,丞相訢薨。
70 昭帝紀: 六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築遼東玄菟城。夏,赦天下。詔曰:「夫穀賤傷農,今三輔、太常穀減賤,其令以叔粟當今年賦。」
 右將軍張安世宿衛忠謹,封富平侯。
71 昭帝紀: 烏桓復犯塞,遣度遼將軍范明友擊之。
72 昭帝紀: 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農桑為本。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繇,耕桑者益眾,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湣焉。其減口賦錢。」有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
73 昭帝紀: 甲申,晨有流星,大如月,眾星皆隨西行。
74 昭帝紀: 夏四月癸未,帝崩於未央宮。六月壬申,葬平陵。
75 昭帝紀: 贊曰: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繇薄賦,與民休息。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

劉弗陵基本資料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是漢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稱為“拳夫人”。據說她懷孕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大臣們都以為堯帝降生,紛紛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愛不釋手。武帝臨死前,準備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為了防止“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他藉故處死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匈奴人金日磾為次輔、上官桀為佐軍以及桑弘羊為理財等四重臣來輔佐劉弗陵。武帝死後,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繼位,就是漢昭帝。
  昭帝登基時才8歲,卻聰明伶俐、十分果斷,對匈奴的政策十分得當。面對漢武帝時代的連年征戰、增加徭役,昭帝聽取重臣的建言,減少賦稅,足足減少了3倍,進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可惜,西元前74年6月5日,昭帝於未央宮暴病而死,這位有望為中興之主、十分有作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
  7月24日,漢昭帝被葬於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人物簡介
  西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漢族,生於西元前94年3月16日,崩於西元前74年6月5日,西漢第8任皇帝,漢武帝劉徹第6個兒子(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趙婕妤(即鉤弋夫人)。西元前87年3月30日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四人共輔國政,繼續實行漢武帝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因漢武帝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賢良、文學”的批評,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人,專任霍光,進一步更改漢武帝時期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
  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漢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漢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次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3月30日,漢武帝死後第2天,劉弗陵繼位稱皇帝,改次年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劉弗陵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劉弗陵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5歲的劉弗陵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劉弗陵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五,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劉弗陵繼承劉徹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劉弗陵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劉弗陵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西元前74年6月5日(農曆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劉弗陵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病逝于長安,年僅21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昭帝無子,後以劉賀為嗣。
漢昭帝年表
  西元前94年,劉弗陵懷孕十四個月(有誇大成分)而生,被漢武帝稱為“鉤弋子”。
  西元前87年,劉弗陵即位。
  西元前81年,霍光主持“鹽鐵會議”。
  西元前80年,上官桀、桑弘羊、燕王劉旦等人發動宮廷政變,最後以失敗告終。
  西元前77年,劉弗陵滿18歲,開始親政。
  西元前74年,劉弗陵暴病而崩,享年21歲。
在位年號
  始元西元前86年—西元前80年
  元鳳西元前80年-西元前74年
  元平西元前74年—西元前74年。
立為太子
  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幼子,母親為鉤弋夫人趙婕妤。由於“戾太子”劉據,也就是劉弗陵的哥哥,因為“巫蠱之禍”而死,於是漢武帝後元二年,也就是西元前87年之時,被立為太子,此年他八歲。
登上皇位
  同年,漢武帝劉徹逝世,八歲太子劉弗陵登上了帝位。武帝在死前害怕“帝少母壯”,即擔心太子之母趙婕妤專權誤國,於是處死了她。受遺詔,小皇帝由霍光、金日磾輔政。即位第二年(前86年),改元始元。
  輔臣爭權
  霍光輔政以來,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而促使這場鬥爭趨向白熱化的,是與霍光同時輔政的上官桀,以及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有關。上官桀為了謀取漢朝的最高權力,依附於昭帝之姊盍長公主。他首先巴結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極力為丁外人求官進爵,得到公主的寵倖,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而後進一步通過公主,將其年幼的孫女送入宮中,封為婕妤,意欲通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劉旦,則因長於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懷不滿;另一位輔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認為在漢武帝時期制定過鹽鐵專營的政策,使國家富強起來,功勞莫與之比,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產生了推翻現政權,由他與上官桀來主政的欲念,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他們估計到依靠各自的勢力還不足以推翻漢昭帝,只好暫時聯合。按照上官桀的計畫,要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在政變成功之後,再除去燕王旦,由他來掌握朝政。這個暫時聯合起來的政治集團,自然要把矛頭首先指向阻礙他們奪取政權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19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上官桀企圖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時,將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佈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從而廢掉漢昭帝。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裡,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漢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靜,隨即召霍光入朝,果斷地說:“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你是沒有罪的”;“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麼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無須如此大動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乾脆赤膊上陣,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畫,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就在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畫,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就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後自殺身亡。這場由上官繼發動的政變最後被霍光粉碎了。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霍光與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鬥爭,從性質上說,乃是封建官僚集團以及宗室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它是宗室內部爭權奪利和官僚集團長期互相傾軋的總爆發。霍光等人在武帝時期雖長期出入宮禁,但仍屬朝廷中默默無聞的官吏,他們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更沒有多少財富,代表著當時社會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壓制,因而,這就不能不使他們與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發生尖銳的衝突。從雙方鬥爭的結果來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變被粉碎,這也使漢朝中後期大地主、大商人階層整體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從而有利於抑制腐朽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前進。
鹽鐵之議
  漢昭帝時,中央政府召開的一次由鹽鐵官營問題所引起的有關國家政策的辯論。漢武帝劉徹在元狩年間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新經濟政策,如統一幣制,鹽鐵和酒類官營,實行均輸平准、算緡告緡等,這雖然充裕了封建國家的財政,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濟基礎。但是,伴隨農業生產的發展,土地兼併的現象日益尖銳,廣大農民的負擔愈來愈沉重。鹽鐵官營等政策的弊端,如鐵器苦惡,價格不平,主管官吏廢公法、謀私利,強征農民冶鐵煮鹽等等,也直接貽害農民,加劇了農民與封建國家之間的矛盾,致使農民的反抗鬥爭日益頻繁。而且依靠鹽鐵官營等政策所聚斂的財貨,無法維持戰爭的長期消耗。因此,至武帝晚年時,已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另一方面,經過漢王朝的連年出擊,匈奴力量大為削弱,邊患有所緩和。這些客觀情況,促使武帝晚年的政策發生重大改變。征和四年(前89)武帝在詔令中指出,此後務在禁絕苛暴,不得擅興賦役,應致力農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漢初的“與民休息”政策。
  漢武帝在政策上的轉變,對於穩定漢王朝的統治是必要的,但統治集團內部意見並不一致。武帝死後,繼位的昭帝年幼,大權掌握在霍光手裡。為了保證“與民休息”政策的實行,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下詔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所在。賢良文學與桑弘羊意見不一,他們就漢王朝的內外政策進行了辯論。這就是有名的鹽鐵之議。
  在鹽鐵會議上,雙方辯論的主要內容有:①民間疾苦的原因。賢良文學認為民間疾苦的根源在於國家經營鹽鐵等經濟事業,提出廢除鹽鐵、酒榷、均輸官。桑弘羊反對這一主張,認為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擴大了財源,是抗擊匈奴,消除邊患的經費來源。而且,這些政策便於堵塞豪強大家的兼併之路,有益於農民。因此,他堅持推行鹽鐵官營等事業。②對匈奴的政策。賢良文學主張偃兵休士,厚幣和親,企圖依靠德政的感化維持和親局面。桑弘羊則認為匈奴反復無信,不能採用德政感化,只有通過戰爭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擾,保證漢王朝的安全。他強調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是“當世之務,後世之利”。③關於施政方針和治國的理論思想。賢良文學信奉儒家的仁義學說,主張德治,認為行仁政就可以無敵於天下。他們一再引證歷史教訓,批判嚴刑峻法,指為亡國之道,把嚴刑峻法看作是秦王朝滅亡的原因。桑弘羊以法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反對德治,主張法治。認為令是教育百姓的,法是督察奸邪的,有了嚴刑峻法,百姓就小心謹慎,奸邪自然止息。他所堅持的經濟政策和治國方法都與法家思想相聯繫。此外,這次會議上的辯論還涉及農業的基本政策,對社會現狀的估計和倫理道德觀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與今的關係等問題。西漢桓寬編撰的《鹽鐵論》詳細記載了鹽鐵之議的情況。
  賢良文學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份子,比較體察社會實況。他們在霍光的支持下與桑弘羊展開的辯論,反映了統治階級內部對漢武帝晚年以後經濟和政治形勢的不同認識,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不同的治國政策。經過這次辯論,儘管沒有廢止鹽鐵官營和平准均輸法,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賢良文學活躍一時。根據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與民休息”的政策進一步得到肯定,對昭帝、宣帝時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短暫一生
  元平元年,也就是西元前74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於春四月癸未,在未央宮身亡。僅僅在位十三年。
諡號
  諡曰“孝昭”,意為聖聞周達,
後妃
  皇后上官氏,幼名小妹,上官桀孫女,上官安之女。母霍氏為霍光女。五歲入宮,次年封皇后,無子女。
歷史功績
  漢昭帝在位期間一直奉行武帝晚年“休養民息”政策,百姓富裕,四方外族都歸順漢朝,俯首稱臣。為“昭宣盛世”奠定了基礎,為漢朝又迎來了一個盛世。
  成功召開鹽鐵會議,讓漢朝民生狀況提升到又一個高檔次。
後人評價
  班固
   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漢書•昭帝紀》
關於陵寢
  由於昭帝突然發病死去,這使得主管帝陵營建的官員非常狼狽,因為他的陵墓還沒有認真營建,於是趕快租用了三萬輛牛車,從渭河灘拉沙,構築地下墓室。倉促歸倉促,昭帝平陵的隨葬品仍是十分豐富的。當時由霍光主持昭帝喪事,墓室中金銀珠玉,應有盡有。 漢昭帝劉弗陵 平陵
  平陵在茂陵東邊12裡,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園呈正方形,垣牆邊長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闕門,與陵塚相對。現東,南二門闕猶存,門闕呈條形,用夯土築成,夯層厚為6至8釐米。陵園西北角有面積較大的建築遺址,殘存大量漢代磚瓦,還有方形沙石質柱礎和磚砌八角形水井,估計是守陵人員的居室。
  昭帝陵塚位於陵園正中,形如覆鬥,陵頂內收形成二台。陵基為正方形,底部邊長46.8米。它的東南665米處是昭帝上官皇后陵。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孫女(前87—前37),她雖貴為皇后,其實也很不幸。她6歲入宮當皇后,15歲時昭帝死去,此後一直比較孤獨,於52歲病死,合葬平陵。可能是由於霍光的位高勢重,她的陵園比昭帝陵園規模還要大一些,陵園邊長420米(昭帝陵園邊長為370米),陵園四門距封土堆均為125米,封土高26.2米。

 

 

 

 


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 。

漢武帝是有眼光的,漢昭帝劉弗陵果然有乃父遺風,治理國家還是有聲有色的,在處理和輔政大臣霍光的關係上,可以稱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範。後人評價說:“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對父親留給自己的輔政大臣,劉弗陵非常重視發揮他們的才能,遇事與他們商量,保持了大漢帝國的強盛。他曾經命令桑弘羊徵召賢良文學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詢問老百姓的疾苦。賢良文學力主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曆行節儉,劉弗陵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推選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緩和了漢武帝末年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不過劉弗陵畢竟年幼,即位之後,他的同父異母兄長燕王劉旦心裡很是不服氣,老是想著奪位自立,輔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釘,意欲除之而後快。霍光的政治敵對勢力上官桀等人於是和燕王劉旦勾結起來,密謀策劃先除掉霍光,然後廢掉劉弗陵,擁立燕王為帝。
  有一天,霍光出長安城去檢閱禦林軍,並且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應該說,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認為這是陷害霍光的好機會,於是乘機以燕王劉旦的名義給昭帝上書,狀告霍光。罪名主要有兩個,一是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一路上耀武揚威,乘坐的馬車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一樣,嚴重違反了禮儀規定,不是人臣所為;第二個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調用校尉,有圖謀不軌的陰謀。同時還表示願交還燕王大印,回到宮裡來保衛皇上,查處奸臣作亂。劉弗陵看了上書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也沒有表示自己的態度。
  第二天早朝時,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裡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裡等待劉弗陵的處置。劉弗陵一上朝,發現霍光沒有上朝,馬上就問:“霍大將軍怎麼沒來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將軍因被燕王告發,心裡有鬼,當然不敢進來了。”劉弗陵沒有說什麼,只是派人去叫霍光進來。霍光趕緊入朝,心裡自是緊張得很,他脫下帽子叩頭請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發落。”劉弗陵說道:“大將軍不必緊張,戴上帽子,快請起來。朕很清楚上書是假的,你沒有什麼陰謀。”霍光聽了小皇帝的話後,真是又驚又喜,於是問道:“陛下怎麼知道上書是假的呢?”劉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閱兵,也就是這兩天的事,選調校尉人府也不過十來天罷了,可是燕王遠在北方,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夠知道,馬上就寫信過來,現在也趕不到京城啊。再說大將軍真的要作亂謀反,調一個校尉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這件事明擺著是有人想陷害你。朕雖然年幼,但也不會上這種當,懷疑大將軍的。”一席話說得大臣們驚訝不已,霍光也放下心來。聰明機智的劉弗陵接著下令追查冒名偽造上書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會暴露自己,就勸劉弗陵:“這點小事不知道是誰惡作劇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劉弗陵一聽,嘴上雖然沒有堅持,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沒有達到,並且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但他們還是沒有收手,經常在劉弗陵跟前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已經不信他們所說的了,於是警告他們:“大將軍是先帝臨終前託付的忠臣,他輔佐朕治理國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朕一定從嚴處罰,絕不寬貸。”可見,劉弗陵年齡雖然小,但是已經很是識人。上官桀等人密謀在長公主府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結果陰謀洩漏。劉弗陵在霍光的幫助下,粉碎了政變陰謀,把上官桀等人處死,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遺憾的是年經聰明的劉弗陵,21歲就死了。有人說他的死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但這不是我們所關注的。在他短短的一生當中,他還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才智,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一面。班固在《漢書》中對他贊道:“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


繡外慧中,胸有韜略的神童皇帝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前94—前74)漢昭帝劉弗陵,字不,是武帝最小的兒子,母親趙婕妤,又稱鉤弋夫人。
    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在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二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後第三天,劉弗陵繼位稱帝,明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漢昭帝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
    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昭帝識破陰謀。
    有一天,霍光出長安城去檢閱禦林軍,並且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應該說,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認為這是陷害霍光的好機會,於是乘機以燕王劉旦的名義給昭帝上書,狀告霍光。罪名主要有兩個,一是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一路上耀武揚威,乘坐的馬車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一樣,嚴重違反了禮儀規定,不是人臣所為;第二個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調用校尉,有圖謀不軌的陰謀。同時還表示願交還燕王大印,回到宮裡來保衛皇上,查處奸臣作亂。劉弗陵看了上書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也沒有表示自己的態度。
  第二天早朝時,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裡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裡等待劉弗陵的處置。劉弗陵一上朝,發現霍光沒有上朝,馬上就問:“霍大將軍怎麼沒來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將軍因被燕王告發,心裡有鬼,當然不敢進來了。”劉弗陵沒有說什麼,只是派人去叫霍光進來。霍光趕緊入朝,心裡自是緊張得很,他脫下帽子叩頭請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發落。”劉弗陵說道:“大將軍不必緊張,戴上帽子,快請起來。朕很清楚上書是假的,你沒有什麼陰謀。”霍光聽了小皇帝的話後,真是又驚又喜,於是問道:“陛下怎麼知道上書是假的呢?”劉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閱兵,也就是這兩天的事,選調校尉入府也不過十來天罷了,可是燕王遠在北方,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夠知道,馬上就寫信過來,現在也趕不到京城啊。再說大將軍真的要作亂謀反,調一個校尉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這件事明擺著是有人想陷害你。朕雖然年幼,但也不會上這種當,懷疑大將軍的。”一席話說得大臣們驚訝不已,霍光也放下心來。聰明機智的劉弗陵接著下令追查冒名偽造上書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會暴露自己,就勸劉弗陵:“這點小事不知道是誰惡作劇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劉弗陵一聽,嘴上雖然沒有堅持,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沒有達到,並且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但他們還是沒有收手,經常在劉弗陵跟前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已經不信他們所說的了,於是警告他們:“大將軍是先帝臨終前託付的忠臣,他輔佐朕治理國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朕一定從嚴處罰,絕不寬貸。”可見,劉弗陵年齡雖然小,但是已經很是識人。上官桀等人密謀在長公主府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結果陰謀洩漏。劉弗陵在霍光的幫助下,粉碎了政變陰謀,把上官桀等人處死,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史評“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漢昭帝繼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漢昭帝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昭帝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於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病逝于長安,年僅21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昭帝沒有兒子。他死後,霍光等大臣遂于西元前74年六月立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

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 漢昭帝 劉弗陵
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  漢昭帝 劉弗陵
   後元二年(前84年)二月,漢武帝病死,在他囑託下,霍光等大臣于同月奉七歲的劉弗陵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始兀”。(皇帝的年號始于武帝)
   輔政四臣
   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喪生後,武帝想立幼子弗陵,決定物色一個可靠的大臣來輔佐,最後相中了霍光,武帝命人送給他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暗示希望他如周公那樣來輔佐幼主。但霍光為人深沉,收到圖後沒有任何表示。一年後,武帝臨死前,霍光流淚問武帝誰來繼位。武帝說小兒弗陵,希望你能和周公那樣輔佐幼主,履行自己的職責。面對如此重責,霍光推薦了金日碑,說自己德才淺薄,。金日碑在邊上馬上說自己是匈奴降將,不是大漢子民,這不合適。霍光無奈,只得接受。武帝於是任命他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碑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栗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少主弗陵。第二天,武帝去世,昭帝繼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從此成為漢朝第一個手握大權的大臣。四大臣中除金日碑早死之外,其他兩位以後都為自己的私利而霍光不允許的情況下變成了死對頭,可惜的是霍光並不知曉。
  英明少主
  鹽鐵會議
  由於武帝時期長期戰爭,封禪求長生等造成國力嚴重損耗,農民復旦沉重,國內矛盾激化,昭帝繼位後多次下令減輕賦稅,與民休息,並把可有可無的官員統統罷免。
  前81年,昭帝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在霍光的主持下,賢良和丞相,禦史展開激烈的辯論。這就是有名的鹽鐵會議。雙方主要內容有:
1 民間疾苦的原因
賢良文學認為民間疾苦是由國家專營引起,必須廢除鹽鐵,酒,均輸等。另一方則認為這些可以增加財政的收入,不可廢除。
2 對匈奴的政策
  賢主張遣散士兵,用財務,美女,和親政策,用德政感化匈奴。另一方認為只有戰爭才能保證國家安全。
3 施政方針和治國思想
  賢認為仁政可以無敵天下。另一方則認為法家的律法才能治國。
  最後只保留鹽鐵專賣,當時桑弘羊和霍光在經濟政策上就有巨大分歧。(霍光是站在賢方的)這些政策廢除後,與民休息的政策更進一步實施,控制了武帝后期遺留下的矛盾,史稱“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20年後,漢宣帝的恒寬把這次會議整理成一本書,一本以後歷代經濟都必須研讀的《鹽鐵論》。
 明辨詐書
  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推行了很多利民政策,武帝時代幾乎消耗的國力慢慢恢復。不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因為私利背霍光所阻,就一直找機會陷害霍光,欲致其死地。
  武帝駕崩時,燕王劉旦怪父親沒把帝位傳給他,一直策劃奪位。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燕王聯合上官桀用珠寶買通長公主和桑弘羊,趁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為了讓家中有個照應,調了一名校尉到自己家裡。上官知道後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以燕王劉旦名義寫了奏章給昭帝,告了霍光。他們算定昭帝會聽信奏章,將霍定罪,然後有桑子組織大臣脅迫漢昭帝退位。
  昭帝看了以後說道這信是假,霍光去閱兵就這幾天,真的要造反更本不用等待,他可以隨時調動兵馬。在燕王劉旦遠在封地,怎麼能這麼快就知道霍光的一切呢?時年昭帝才14歲。眼看詭計不成,上官不肯甘休,在殿上繼續職責霍的罪狀。最後昭帝不耐煩,直言說道霍是父皇挑選的顧命大臣,先父的眼光不會錯,更何況這些年辦了這麼多有利國家的事呢,誰再誣陷,就是挑唆我們君臣關係。從此懷疑上官等人。不久後,燕王等人欲發動政變前夕被人告發,霍光憑藉哥哥霍去病軍中的威望和自己多年的輔政權利,一舉粉碎政變,捉拿了上官,桑,長公主,燕王等人。
  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都高興的說就如當年文景之治的時代又來臨了。可惜年輕有為的昭帝只活了21歲,在前174年病逝于長安,葬于平陵,至今還有南闋門遺址。
來源:中國哲士網
作者:佚名
有關 劉弗陵簡介 資料 生平 介紹 作品 圖片 線上閱讀
本篇 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 漢昭帝 劉弗陵 文章


漢昭帝劉弗陵
姓名:劉弗陵  
表字:不詳
民族:漢
政權:西漢  
廟號:無  
諡號:孝昭皇帝  
生父:漢武帝  
生母:鉤弋夫人  
嫡母:衛子夫  
祖籍:沛縣豐邑  
出生時間:前95年  
出生地點:長安  
前任:漢武帝  
即位時間:前87年  
即位地點:長安  
年號: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鳳—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
逝世時間:前74年  
逝世地點:長安  
陵墓:平陵
繼任:(侄)昌邑王
傳記:《漢書•昭帝紀》  
­
漢昭帝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是漢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稱為“拳夫人”。據說她懷孕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大臣們都以為堯帝降生,紛紛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愛不釋手。武帝臨死前,準備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為了防止“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他藉故處死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匈奴人金日磾為次輔、上官桀為佐軍以及桑弘羊為理財等四重臣來輔佐劉弗陵。武帝死後,年僅8歲的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継位,就是漢昭帝。
­
漢武帝是有眼光的,漢昭帝劉弗陵果然有乃父遺風,治理國家還是有聲有色的,在處理和輔政大臣霍光的關係上,可以稱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範。
­
  對父親留給自己的輔政大臣,劉弗陵非常重視發揮他們的才能,遇事與他們商量,保持了大漢帝國的強盛。他曾經命令桑弘羊徵召賢良文學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詢問老百姓的疾苦。賢良文學力主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曆行節儉,劉弗陵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推選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緩和了漢武帝末年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
  不過劉弗陵畢竟年幼,即位之後,他的同父異母兄長燕王劉旦心裡很是不服氣,老是想著奪位自立,輔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釘,意欲除之而後快。霍光的政治敵對勢力上官桀等人於是和燕王劉旦勾結起來,密謀策劃先除掉霍光,然後廢掉劉弗陵,擁立燕王為帝。
­
  有一天,霍光出長安城去檢閱禦林軍,並且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應該說,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認為這是陷害霍光的好機會,於是乘機以燕王劉旦的名義給昭帝上書,狀告霍光。罪名主要有兩個,一是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一路上耀武揚威,乘坐的馬車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一樣,嚴重違反了禮儀規定,不是人臣所為;第二個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調用校尉,有圖謀不軌的陰謀。同時還表示願交還燕王大印,回到宮裡來保衛皇上,查處奸臣作亂。劉弗陵看了上書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也沒有表示自己的態度。
­
  第二天早朝時,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裡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裡等待劉弗陵的處置。劉弗陵一上朝,發現霍光沒有上朝,馬上就問:“霍大將軍怎麼沒來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將軍因被燕王告發,心裡有鬼,當然不敢進來了。”劉弗陵沒有說什麼,只是派人去叫霍光進來。霍光趕緊入朝,心裡自是緊張得很,他脫下帽子叩頭請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發落。”劉弗陵說道:“大將軍不必緊張,戴上帽子,快請起來。朕很清楚上書是假的,你沒有什麼陰謀。”霍光聽了小皇帝的話後,真是又驚又喜,於是問道:“陛下怎麼知道上書是假的呢?”劉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閱兵,也就是這兩天的事,選調校尉人府也不過十來天罷了,可是燕王遠在北方,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夠知道,馬上就寫信過來,現在也趕不到京城啊。再說大將軍真的要作亂謀反,調一個校尉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這件事明擺著是有人想陷害你。朕雖然年幼,但也不會上這種當,懷疑大將軍的。”一席話說得大臣們驚訝不已,霍光也放下心來。聰明機智的劉弗陵接著下令追查冒名偽造上書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會暴露自己,就勸劉弗陵:“這點小事不知道是誰惡作劇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劉弗陵一聽,嘴上雖然沒有堅持,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上官桀等人了。
­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沒有達到,並且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但他們還是沒有收手,經常在劉弗陵跟前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已經不信他們所說的了,於是警告他們:“大將軍是先帝臨終前託付的忠臣,他輔佐朕治理國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朕一定從嚴處罰,絕不寬貸。”可見,劉弗陵年齡雖然小,但是已經很是識人。上官桀等人密謀在長公主府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結果陰謀洩漏。劉弗陵在霍光的幫助下,粉碎了政變陰謀,把上官桀等人處死,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
另外,昭帝十分果斷,對匈奴的政策十分得當。面對漢武帝時代的連年征戰、增加徭役,昭帝聽取重臣的建言,減少賦稅,足足減少了3倍,進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
­
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這位有望為中興之主、十分有作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可謂天妒英才。有人說他的死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但這不是我們所關注的。在他短短的一生當中,他還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才智,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一面,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班固在《漢書》中對他贊道:“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漢昭帝死後葬於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從史書看漢昭帝劉弗陵的身世
姓名:劉弗陵
生辰:西元前94
忌日:西元前74年
 
    
漢昭帝(前94—前74)西漢皇帝(前87—前74)。漢武帝少子,名弗陵。幼年即位,初由霍光、桑弘羊等共輔國政,繼續實行武帝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因武帝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賢良、文學”的批評,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不久與匈奴和親。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桑弦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更改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年僅21歲。
    
     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稱漢昭帝,母親趙婕妤,又稱鉤弋夫人。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二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後第三天,劉弗陵繼位稱帝,明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漢昭帝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昭帝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昭帝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漢昭帝繼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漢昭帝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昭帝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於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病逝于長安,年僅21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據史料記載,漢昭帝劉弗陵為漢武帝劉徹幼子,繼位時年僅8歲,在位13年,至死時年不過22歲,無子。劉弗陵死後,眾臣議決立武帝寵姬李夫人所生劉博之子昌邑王為嗣,後大司馬霍光主持廢昌邑王,尋找到流落民間的廢太子之孫劉病已,立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縱觀武帝一生,在內政上,利用儒學強化皇權,更化改制,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制。在外交上,一方面在武功上有著傑出的成就,從繼位之初的平定東越、南越,到後來的指揮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漢王朝進入到一個空前強盛的時代。另一方面,憑藉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傳名到今的“絲綢之路”,使漢朝文明與文化遠播西域。但武帝晚年也犯過不少錯誤,包括迷信長生不老與仙丹靈藥、過度寵信外戚家族,尤其是在對待太子劉據的問題上的不智,使武帝悔恨終生。
武帝選擇繼位人的範圍從其後妃的情況就可以界定。陳皇后早年被廢,無子;衛皇后生皇長子劉據,也就是太子;李夫人生劉博;趙婕妤生劉弗陵;其他的皇子均不成器。實際上可成為武帝繼位人的也就是劉據、劉博、劉弗陵三人。
對比上述三人,太子劉據居太子位三十餘年,其母時為正宮皇后國母,外戚方面衛青、霍去病雖已故去,但霍去病異母弟霍光也不能不說是其重要的政治力量。昌邑王劉博,其母李夫人已早死,但有位居大將軍的李夫人兄長,貳師將軍李廣利,及李廣利的親家,丞相劉屈髦為輔,也是極有競爭力的。劉弗陵僅是武帝晚年寵姬趙婕妤所生幼子,可以說是最不具競爭力的人選。
可為什麼最終繼承皇位的卻是一個年僅8歲的幼子呢?
在武帝晚年時,已經看到多年的戰爭帶給民間的疾苦,並曾為此下過歷史上著名的“罪己詔”,因此,在繼位人的選擇上,武帝是十分傾向于仁厚的太子劉據的。後來,趙婕妤向武帝推薦了同鄉江充,也就是這個江充,一手製造了所謂“巫蠱案”,先是整倒了一大批皇親,其中包括武帝與衛皇后所生的兩個女兒都被殺死,後來江充又以“巫蠱案”陷害太子劉據,被太子所殺,太子起事不成,與衛皇后均被廢後相繼死去。武帝后來明白了其實“巫蠱案”純屬子虛,對太子一事懊悔不已,誅殺了參與陷害太子的太監蘇文,並將參與平滅太子,並參與謀立昌邑王的丞相劉屈髦滅族,直接導致在外作戰的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了匈奴,從而也使昌邑王劉博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最終,武帝也只能選擇讓霍光效周公,立年僅8歲的劉弗陵為繼位人。
據史料記載,武帝寵倖趙婕妤時已是晚年,趙婕妤生子時武帝已年過60,趙婕妤懷孕14個月生皇子劉弗陵,武帝因傳說上古堯帝之母是懷孕14個月生堯帝,故賜趙婕妤寢宮改名為“堯母宮”,因此看重此幼子。眾所周知,對於皇帝寵倖女人時間,全都是由太監負責記錄,因此,所謂懷孕14個月,必是出於太監的記錄及計算。武帝當時的專職太監是蘇文,因此可以判斷,上述記錄均出自蘇文之手。正是這個蘇文,與後來趙婕妤向武帝推薦的同鄉江充一起策劃了所謂“巫蠱案”,陷害了太子,同時也打掉了昌邑王的膀臂,使劉弗陵成功繼位。
至於堯母之事,因上古年間人們知識匱乏,又無相關記錄,恐為誤傳,並不可信。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女性如果懷孕至14個月仍未生產,其子宮內的羊水必定早已變質,胎兒必定會胎死腹中。因此可以斷定,劉弗陵絕對不可能是其母懷孕14個月才出生的。
那為什麼漢宮中又有此記載,導致史書中均有記錄呢?
從“巫蠱案”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趙婕妤、太監蘇文、還有那個江充,肯定是一黨,他們以擁立劉弗陵為政治目標。我們試想,武帝寵倖趙婕妤時已年過60,絕不可能似年輕時夜夜新郎,武帝寵倖趙婕妤的次數肯定是屈指可數,武帝自己可以清楚地記得,因此負責記錄皇帝內事的太監蘇文恐怕沒有機會私自修改相關日期,因此才有14個月的記載。趙婕妤集團利用武帝晚年迷信鬼神及靈異的弱點,巧妙地引用堯母的傳說,蒙蔽了武帝,並使剛剛出生的劉弗陵在武帝心中佔有了特殊的地位。從此不難看出,劉弗陵應該不是武帝的親生兒子,其皇家血統十分值得懷疑!
其實武帝在晚年,為太子一案十分懊悔,並為太子建設了招魂亭殿以寄託哀思。對於劉弗陵的14個月,武帝恐怕在晚年也不可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對於劉弗陵的皇家血統,武帝雖不能完全否定,至少也是深有懷疑。但“堯母宮”仍在,已早為朝野內外所共之,武帝估計也沒有勇氣改正這一錯誤,因此只能立劉弗陵為繼位人,並托孤霍光。
聯想到劉弗陵死時已22歲,但仍無子嗣,再聯想到劉弗陵的無疾猝死,再聯想到劉弗陵死後,霍光先依眾臣之議立繼位為昌邑王的劉博之子為嗣,而後又廢昌邑王,改立原太子劉據流落在民間的孫子劉病已為漢宣帝的行為,不能不使人聯想到漢武帝在臨終托孤時到底是怎麼給霍光下的指令。
我們可以推斷出,劉弗陵必不是武帝親子,從趙婕妤與江充、蘇文的關係上我們甚至可以推斷出,劉弗陵可能是趙婕妤與江充的私生子。武帝在太子案平息後可能明白了這一點,此時江充已被太子所殺,武帝於是殺死了太監蘇文。出於對皇帝尊嚴的考慮,武帝當時沒有對趙婕妤下手。武帝死前,可能對劉弗陵的血統更加懷疑,但前事已成定局,武帝已無可替代劉弗陵的其他繼位人可選,因此武帝托孤于霍光,讓其擁立年僅8歲的劉弗陵為帝,並以“子少母壯,取亂之道”為名,處死了超婕妤。估計在托孤時,武帝已知太子之孫流落民間之事,武帝定會讓霍光繼續察查劉弗陵的身世之迷,並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秘密除掉這個冒牌貨,將大漢天下重新交到武帝與衛皇后的後人手中。
因此才有了武帝殺“鉤弋夫人”趙婕妤、托孤霍光擁立8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22歲仍無後、劉弗陵22歲少壯之時莫名其妙地死去、找到並擁立流落在民間的原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繼位為漢宣帝的歷史事實的發生。 </P< p>

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孝昭皇后上官氏 生於前88年 卒於前37年
漢昭帝劉弗陵皇后上官氏是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她享盡榮華富貴,她夾在祖父與外祖父爭權奪利的鬥爭中,然而卻自始至終穩坐皇后寶座。昭帝逝世,豆蔻年華的她便成了寡婦。之後,她又成為太后、太皇太后,最後壽終正寢於長樂宮。
上官氏,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人,祖父是左將軍上官桀,父親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
西元前87年(後元二年)二月, 漢武帝駕崩,年僅八歲的皇太子劉弗陵繼位為漢昭帝。昭帝年僅八歲,未諳世事,於是,群臣商量決定由鄂邑公主養護昭帝,並以昭帝的名義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讓她入住皇宮,養護昭帝。
漢武帝遺命霍光為大司馬大相國,金日磾為車騎將軍,桑弘羊為御史大夫,上官桀為左將國,共同輔佐皇太子,三看後顧全大臣金去世,霍、上官兩家結親,霍光的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為妻。由於這層關係,上官桀的權勢僅次於霍光。
儘管如此上官父子猶不滿足,仍然尋找一切機會千方百計的往上爬,他們討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並取得信任。
昭帝年十二歲擬立皇后,鄂邑長公主為其選皇后,釣挑選,最後,鄂邑長公主看中了一個姓周的女孩,打算讓昭帝娶其為後。上官安的女兒當時年僅六歲,上官安早就有心讓女兒入主後宮,上官桀更是如此,父以女貴的這個道理,這聰明的父子自然明白,。上官父子見公主選了周家女兒入宮,上官安便風風火火地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懇求岳父出面,讓自己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入主後宮。霍光也有他的打算,一來他覺得昭帝還是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還不到立皇后的年齡;二來外孫女也太小,另外,他也不願讓上官安的後代做皇帝,儘管是她的外孫女,故沒有答應。
上官安的妻子霍氏(霍光的女兒)仍不死心,知道漢昭帝是他的姐姐蓋長公(既鄂邑長公主)主養大的,對蓋長公主的話,言聽計從,更通過蓋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的關係,上官安討好地對丁外人說:“聽說公主有選立皇后的打算,我有個女兒,容貌端麗,請長公主垂愛。這事成與不成,全仰仗閣下。漢家慣例,列侯尚公主,閣下何愁不封侯?丁外人大喜,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想憑自己與公主的關係,這還是是小事一件嗎。於是他馬上去找鄂邑長公主,長公主對丁外人向來是言聽計從,於是二話不說遂改初衷,答應立上官女為皇后。
即這們六歲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宮,封為婕妤。婕妤是後宮中的第三等級,位次於皇后、昭儀、位視上卿,爵比例侯,於西元前83年,上官氏封為皇后,成為漢代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后。上官氏年公六歲就結婚,自然沒有生育能力,
上官父子感恩丁外人,上官安天天去為丁外人求封,霍光就是不答應。無奈上官安只得退一步懇求霍光給丁外人一封光祿大夫,霍光仍不答應。上官父子極為惱怒。
鄂邑長公主聽說霍光拒絕封她的情夫,也甚為怨恨。
於是聯合對霍光心懷怨恨的四顧全大臣之一的桑弘羊,並拉攏上燕王,聯合一起,準備除去霍光,他們收集霍光的材料,由燕王劉旦遣人上疏,彈劾霍光道:“霍光去了長安東的廣明亭檢閱禦林軍,道上駐蹕,太官供備的包含,僭用了一輩子禮儀;他任人唯親,長吏楊敞無才無功,卻封其為搜栗都尉;霍光專權自恣,擅自調動校尉。臣懷疑他圖謀不軌。臣願歸王璽,宿衛京師,保衛皇上。”不料,昭帝識破了他們的計謀,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發。
上官桀一夥仍不甘心失敗,決定鋌而走險。他們密謀後定計:由鄂邑長公主出面請霍光,伏兵格殺霍光,同時除掉燕王劉旦,廢除昭帝,擁立上官桀為帝。
不料,他們的陰謀被稻田使者燕倉聽到,後又奏告昭帝與霍光,霍光發兵,果敢地逮殺上官父子、丁外人,燕王劉旦、鄂邑長公主自殺身亡。
上官皇后年僅八歲,沒有參與祖父的陰謀活動,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皇后的鳳冠也沒有被摘掉,這場政變後,朝政安定。
霍光的政敵在這場政變中均被剷除,為了待續霍氏家族與劉氏家族的皇親關係,霍光急於想讓外孫女生個皇儲,此時宮廷的一切大權全由霍光把持,所以大臣和禦醫都看霍光的眼色行事,他們領會霍光的用意,馬上上書昭帝,建議皇帝除上皇后外,應當少近女色才能保證龍體安康。於是他們讓皇后下一道命令,為了龍體聖安,後宮的宮女不得侍宿皇上,這樣除了上官皇后外,後宮佳麗沒人侍宿昭帝。可惜,雖然上官皇后專房擅寵,卻沒能如願以償為昭帝生兒育女。
西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因為沒有兒子,遂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李夫人的孫子)為帝,尊上官氏為皇太后。移居長樂宮。
劉賀荒淫無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廢去,另立戾太子(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漢宣帝,劉病已改名劉詢,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上官氏論輩份是漢宣帝的祖母,這樣,上官氏年僅十五歲,就尊為太皇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
從此,上官太后太后不問政事,在長樂宮中頤養天年。建昭二年(前37年),上官太皇太后壽終正寢,時年五十二歲。與昭帝合葬于平陵。
上官氏:漢昭帝皇后。她與漢武帝晚年托孤時的兩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關係:她是上官桀的孫女, 同時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六歲時嫁給十一歲的漢昭帝。後來昭帝病死時,她才十五歲,漢宣帝因輩分比昭帝小兩輩,竟要叫她太皇太后,她開始了近四十年的守寡歷程,直到去世。

漢昭帝劉弗陵的死因
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漢族,生於西元前94年3月16日,死於西元前74年6月5日,西漢第5代第8任皇帝,劉徹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趙婕妤(即鉤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共輔國政,繼續實行劉徹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因劉徹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賢良、文學”的批評,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更改劉徹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
  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劉徹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劉徹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2年,劉徹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3月30日,劉徹死後第2天,劉弗陵繼位稱皇帝,第2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劉弗陵即位時,年僅7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劉弗陵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劉弗陵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劉弗陵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劉弗陵繼承劉徹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劉弗陵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劉弗陵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西元前74年6月5日(農曆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劉弗陵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病逝于長安,年僅20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昭帝無子,後以劉賀為嗣。
由於昭帝突然發病死去,這使得主管帝陵營建的官員非常狼狽,因為他的陵墓還沒有認真營建,於是趕快租用了三萬輛牛車,從渭河灘拉沙,構築地下墓室。倉促歸倉促,昭帝平陵的隨葬品仍是十分豐富的。當時由霍光主持昭帝喪事,墓室中金銀珠玉,應有盡有。
  平陵在茂陵東邊12裡,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園呈正方形,垣牆邊長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闕門,與陵塚相對。現東,南二門闕猶存,門闕呈條形,用夯土築成,夯層厚為6至8釐米。陵園西北角有面積較大的建築遺址,殘存大量漢代磚瓦,還有方形沙石質柱礎和磚砌八角形水井,估計是守陵人員的居室。
  昭帝陵塚位於陵園正中,形如覆鬥,陵頂內收形成二台。陵基為正方形,底部邊長46.8米。它的東南665米處是昭帝上官皇后陵。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孫女(前87—前37),她雖貴為皇后,其實也很不幸。她6歲入宮當皇后,15歲時昭帝死去,此後一直比較孤獨,於52歲病死,合葬平陵。可能是由於霍光的位高勢重,她的陵園比昭帝陵園規模還要大一些,陵園邊長420米(昭帝陵園邊長為370米),陵園四門距封土堆均為125米,封土高26.2米。
  在昭帝與上官皇后的陵園中間,有一條寬5米的道路,將兩陵連接起來。考古工作者在路的兩側分別發現了東西向排列的成組玉器,每一組相距約2米,均由玉壁和玉圭組合而成,每組都是中間放一枚玉壁,四周均勻圍繞七、八個玉圭,圭尖一致朝向中央的玉壁。這些玉器肯定是為當時的祭祀而埋。
  平陵陵邑位於陵園東北,今李都村、龐村一帶。《漢書•宣帝紀》載:本始元年(西元前73年)正月,募郡國吏民訾百萬以上徙平陵,第二年又“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今在陵邑遺址內發現當年制骨、制陶作坊遺跡和部分建築遺址,出土較多有火燒和鋸過痕跡的骨料及板瓦、瓦當、殘陶器、銅鼎、鐵鏵、钁、鏤角、逼土等、遺址內漢瓦殘片比比皆是,俯首可拾。由此推測,當年陵邑內建築必是櫛比麟次,相當繁華。
  平陵東南是漢昭帝“徘徊廟”遺址,廟建築在一個高3米的夯土臺上,今臺上仍有漢代板瓦和筒瓦、方格紋方磚、鳳紋空心磚、“長生無極”瓦當等,平陵東側是陪葬墓群,今封土保存較完整的有11座,保存較差的12座(其中1座在陵北)。據文獻記載,陪葬平陵的有夏侯勝、朱雲、竇嬰、張禹等,但具體名位難考。

 

《雲中歌》與漢昭帝劉弗陵
   原來網上也有好小說。無意中讀到《雲中歌》,以漢昭帝劉弗陵為男主角。看多了網上的穿越文章,女主無一例外的穿越到一個不知名的王朝,然後展開轟轟烈烈的愛情。這種做法避免掉了歷史知識欠缺的尷尬和被歷史現實所囿的困境,畢竟我們的歷史就那麼幾千年。在一個誰都沒聽說過的朝代裡,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和安排盡情發揮,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我喜歡歷史,但對於漢代的歷史卻知之不深。之前更沒有過多關注過漢昭帝這個人。當然,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媽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美人鉤弋夫人。漢武帝像天下所有的男人一樣,寵愛美女,連帶寵愛美女所生的兒子是很正常的。老年得子的漢武帝一心想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並且在擔心“子幼母壯”的情況下,會發生外戚干政的局面,忍痛賜死了鉤弋夫人。8歲的劉弗陵成了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年幼為帝的,他們要面對幼年喪父甚至失母的家庭慘劇,要面對來自輔政權臣的欺壓,小小年紀就生活在宮廷的巨大陰影下面。劉弗陵在未央宮中度過的就時這樣的童年。
    雖然幼年遭遇悲慘,但是劉弗陵卻聰慧早熟,13歲時就已經面對宮廷政變而能處亂不驚了,妥善處理群臣的關係,善於用人,使得這個幼年帝王成了中興之主。但不幸的是,劉弗陵21歲便突然暴亡,諡號“孝昭帝”。
    小說《雲中歌》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一段融合了血腥政治與淒美愛情的故事。
    很難想像作者是年輕人,她(他)純熟的駕馭歷史的能力當真令人驚歎,假以時日,應該和金庸有的一拼。
    故事從女主人公雲歌幼時在沙漠中救了同樣年幼的劉弗陵,並且用自己善良和愛心溫暖了一個帝王,分別時雲歌與劉弗陵相約10年後在長安相見,在星光下的盟誓從此便堅定的種在了年幼的皇帝心中。雲歌更是在誤會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小小繡鞋給了劉弗陵作為信物。卻不知在送出繡鞋的刹那已經託付了自己的終生。
    10年後的雲歌果然踐諾來到長安,卻將與劉弗陵長相相似的長安遊俠、曾被漢武帝誅殺的衛太子的長孫劉病己當成陵哥哥,在看到對方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善良直爽的市井女子許平君後,黯然不已。後來將芳心託付在一個叫孟玨的人身上。這期間,真正的陵哥哥和雲歌有數次相見的機會,但是都失之交臂。有時只隔著轎簾,有時是陵哥哥嘗到了雲歌做的菜,有時候是陵哥哥聽到雲歌的歌聲出來尋找,但終是錯過了。
    直到有一天,兩人終於重逢,傷痕累累的雲歌到了劉弗陵的身邊。一個足足等待了她10年的帝王身邊。為了她,這個年輕的皇帝居然從來沒有碰過任何女人。深夜星空下的凝望,夜夜吹簫寄情,得知她受傷後在烈日下窗外的守候……一個情深如斯、癡心如斯的人終於再次打動了雲歌。“此生最快樂的事情是能夠娶到這樣的妻子,最享受的事情是能日日看著她,一直到老……”這是劉弗陵的自語,卻勝過雷霆萬鈞。
    天妒紅顏,劉弗陵得了不治之症,他曾經想趕走她,卻被她識破了,縱是萬丈深淵,她也願意陪他闖。固執地和他成了結髮夫妻,陪他走過最後的歲月。
    書中描寫的劉弗陵不但是一個深情的男人,同時也是一個絕代帝王,他審時度勢,縱橫開闔,面對霍光這樣的權臣,他冷靜地安排身邊的一切,直到在心愛的人懷中離去。
    女主人公雲歌也是一個很有個性又善良可愛的角色。她率性灑脫,心地純良;還有同樣愛著雲歌的孟玨,以及後來登上皇位的劉病己(漢宣帝劉詢,)和他的妻子許平君,他們的小兒子劉奭,劉弗陵的皇后,6歲就進宮嫁給11歲皇帝,16歲便成了皇太后,一年後變成太皇太后的上官小妹,還有因愛生恨的霍光之女霍成君,老謀深算的霍光,放蕩不羈的昌邑王劉賀……一個個歷史人物,在《雲中歌》裡鮮活起來。一個個歷史事件在作者的謀篇佈局中變得形象起來。
   此書的作者不但使整個故事結構大氣磅礴,謀篇佈局的功底也相當老到,文字精煉優美,當讀到劉弗陵逝去的章節時相信不少讀者和我一樣掩卷長歎,唏噓不已。歎造物弄人,世事無常。這個夏天讀到了如此好的小說,真的要謝謝作者!


劉弗陵基本資料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是漢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稱為“拳夫人”。據說她懷孕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大臣們都以為堯帝降生,紛紛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愛不釋手。武帝臨死前,準備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為了防止“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他藉故處死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匈奴人金日磾為次輔、上官桀為佐軍以及桑弘羊為理財等四重臣來輔佐劉弗陵。武帝死後,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繼位,就是漢昭帝。
  昭帝登基時才8歲,卻聰明伶俐、十分果斷,對匈奴的政策十分得當。面對漢武帝時代的連年征戰、增加徭役,昭帝聽取重臣的建言,減少賦稅,足足減少了3倍,進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可惜,西元前74年6月5日,昭帝於未央宮暴病而死,這位有望為中興之主、十分有作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
  7月24日,漢昭帝被葬於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人物簡介
  西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漢族,生於西元前94年3月16日,崩於西元前74年6月5日,西漢第8任皇帝,漢武帝劉徹第6個兒子(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趙婕妤(即鉤弋夫人)。西元前87年3月30日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四人共輔國政,繼續實行漢武帝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因漢武帝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賢良、文學”的批評,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人,專任霍光,進一步更改漢武帝時期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
  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漢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漢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次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3月30日,漢武帝死後第2天,劉弗陵繼位稱皇帝,改次年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劉弗陵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劉弗陵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5歲的劉弗陵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劉弗陵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五,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劉弗陵繼承劉徹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劉弗陵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劉弗陵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西元前74年6月5日(農曆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劉弗陵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病逝于長安,年僅21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昭帝無子,後以劉賀為嗣。
漢昭帝年表
  西元前94年,劉弗陵懷孕十四個月(有誇大成分)而生,被漢武帝稱為“鉤弋子”。
  西元前87年,劉弗陵即位。
  西元前81年,霍光主持“鹽鐵會議”。
  西元前80年,上官桀、桑弘羊、燕王劉旦等人發動宮廷政變,最後以失敗告終。
  西元前77年,劉弗陵滿18歲,開始親政。
  西元前74年,劉弗陵暴病而崩,享年21歲。
在位年號
  始元西元前86年—西元前80年
  元鳳西元前80年-西元前74年
  元平西元前74年—西元前74年。
立為太子
  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幼子,母親為鉤弋夫人趙婕妤。由於“戾太子”劉據,也就是劉弗陵的哥哥,因為“巫蠱之禍”而死,於是漢武帝後元二年,也就是西元前87年之時,被立為太子,此年他八歲。
登上皇位
  同年,漢武帝劉徹逝世,八歲太子劉弗陵登上了帝位。武帝在死前害怕“帝少母壯”,即擔心太子之母趙婕妤專權誤國,於是處死了她。受遺詔,小皇帝由霍光、金日磾輔政。即位第二年(前86年),改元始元。
  輔臣爭權
  霍光輔政以來,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而促使這場鬥爭趨向白熱化的,是與霍光同時輔政的上官桀,以及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有關。上官桀為了謀取漢朝的最高權力,依附於昭帝之姊盍長公主。他首先巴結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極力為丁外人求官進爵,得到公主的寵倖,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而後進一步通過公主,將其年幼的孫女送入宮中,封為婕妤,意欲通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劉旦,則因長於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懷不滿;另一位輔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認為在漢武帝時期制定過鹽鐵專營的政策,使國家富強起來,功勞莫與之比,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產生了推翻現政權,由他與上官桀來主政的欲念,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他們估計到依靠各自的勢力還不足以推翻漢昭帝,只好暫時聯合。按照上官桀的計畫,要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在政變成功之後,再除去燕王旦,由他來掌握朝政。這個暫時聯合起來的政治集團,自然要把矛頭首先指向阻礙他們奪取政權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19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上官桀企圖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時,將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佈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從而廢掉漢昭帝。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裡,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漢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靜,隨即召霍光入朝,果斷地說:“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你是沒有罪的”;“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麼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無須如此大動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乾脆赤膊上陣,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畫,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就在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畫,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就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後自殺身亡。這場由上官繼發動的政變最後被霍光粉碎了。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霍光與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鬥爭,從性質上說,乃是封建官僚集團以及宗室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它是宗室內部爭權奪利和官僚集團長期互相傾軋的總爆發。霍光等人在武帝時期雖長期出入宮禁,但仍屬朝廷中默默無聞的官吏,他們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更沒有多少財富,代表著當時社會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壓制,因而,這就不能不使他們與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發生尖銳的衝突。從雙方鬥爭的結果來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變被粉碎,這也使漢朝中後期大地主、大商人階層整體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從而有利於抑制腐朽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前進。
鹽鐵之議
  漢昭帝時,中央政府召開的一次由鹽鐵官營問題所引起的有關國家政策的辯論。漢武帝劉徹在元狩年間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新經濟政策,如統一幣制,鹽鐵和酒類官營,實行均輸平准、算緡告緡等,這雖然充裕了封建國家的財政,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濟基礎。但是,伴隨農業生產的發展,土地兼併的現象日益尖銳,廣大農民的負擔愈來愈沉重。鹽鐵官營等政策的弊端,如鐵器苦惡,價格不平,主管官吏廢公法、謀私利,強征農民冶鐵煮鹽等等,也直接貽害農民,加劇了農民與封建國家之間的矛盾,致使農民的反抗鬥爭日益頻繁。而且依靠鹽鐵官營等政策所聚斂的財貨,無法維持戰爭的長期消耗。因此,至武帝晚年時,已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另一方面,經過漢王朝的連年出擊,匈奴力量大為削弱,邊患有所緩和。這些客觀情況,促使武帝晚年的政策發生重大改變。征和四年(前89)武帝在詔令中指出,此後務在禁絕苛暴,不得擅興賦役,應致力農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漢初的“與民休息”政策。
  漢武帝在政策上的轉變,對於穩定漢王朝的統治是必要的,但統治集團內部意見並不一致。武帝死後,繼位的昭帝年幼,大權掌握在霍光手裡。為了保證“與民休息”政策的實行,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下詔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所在。賢良文學與桑弘羊意見不一,他們就漢王朝的內外政策進行了辯論。這就是有名的鹽鐵之議。
  在鹽鐵會議上,雙方辯論的主要內容有:①民間疾苦的原因。賢良文學認為民間疾苦的根源在於國家經營鹽鐵等經濟事業,提出廢除鹽鐵、酒榷、均輸官。桑弘羊反對這一主張,認為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擴大了財源,是抗擊匈奴,消除邊患的經費來源。而且,這些政策便於堵塞豪強大家的兼併之路,有益於農民。因此,他堅持推行鹽鐵官營等事業。②對匈奴的政策。賢良文學主張偃兵休士,厚幣和親,企圖依靠德政的感化維持和親局面。桑弘羊則認為匈奴反復無信,不能採用德政感化,只有通過戰爭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擾,保證漢王朝的安全。他強調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是“當世之務,後世之利”。③關於施政方針和治國的理論思想。賢良文學信奉儒家的仁義學說,主張德治,認為行仁政就可以無敵於天下。他們一再引證歷史教訓,批判嚴刑峻法,指為亡國之道,把嚴刑峻法看作是秦王朝滅亡的原因。桑弘羊以法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反對德治,主張法治。認為令是教育百姓的,法是督察奸邪的,有了嚴刑峻法,百姓就小心謹慎,奸邪自然止息。他所堅持的經濟政策和治國方法都與法家思想相聯繫。此外,這次會議上的辯論還涉及農業的基本政策,對社會現狀的估計和倫理道德觀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與今的關係等問題。西漢桓寬編撰的《鹽鐵論》詳細記載了鹽鐵之議的情況。
  賢良文學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份子,比較體察社會實況。他們在霍光的支持下與桑弘羊展開的辯論,反映了統治階級內部對漢武帝晚年以後經濟和政治形勢的不同認識,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不同的治國政策。經過這次辯論,儘管沒有廢止鹽鐵官營和平准均輸法,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賢良文學活躍一時。根據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與民休息”的政策進一步得到肯定,對昭帝、宣帝時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短暫一生
  元平元年,也就是西元前74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於春四月癸未,在未央宮身亡。僅僅在位十三年。
諡號
  諡曰“孝昭”,意為聖聞周達,
後妃
  皇后上官氏,幼名小妹,上官桀孫女,上官安之女。母霍氏為霍光女。五歲入宮,次年封皇后,無子女。
歷史功績
  漢昭帝在位期間一直奉行武帝晚年“休養民息”政策,百姓富裕,四方外族都歸順漢朝,俯首稱臣。為“昭宣盛世”奠定了基礎,為漢朝又迎來了一個盛世。
  成功召開鹽鐵會議,讓漢朝民生狀況提升到又一個高檔次。
後人評價
  班固
   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漢書•昭帝紀》
關於陵寢
  由於昭帝突然發病死去,這使得主管帝陵營建的官員非常狼狽,因為他的陵墓還沒有認真營建,於是趕快租用了三萬輛牛車,從渭河灘拉沙,構築地下墓室。倉促歸倉促,昭帝平陵的隨葬品仍是十分豐富的。當時由霍光主持昭帝喪事,墓室中金銀珠玉,應有盡有。 漢昭帝劉弗陵 平陵
  平陵在茂陵東邊12裡,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園呈正方形,垣牆邊長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闕門,與陵塚相對。現東,南二門闕猶存,門闕呈條形,用夯土築成,夯層厚為6至8釐米。陵園西北角有面積較大的建築遺址,殘存大量漢代磚瓦,還有方形沙石質柱礎和磚砌八角形水井,估計是守陵人員的居室。
  昭帝陵塚位於陵園正中,形如覆鬥,陵頂內收形成二台。陵基為正方形,底部邊長46.8米。它的東南665米處是昭帝上官皇后陵。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孫女(前87—前37),她雖貴為皇后,其實也很不幸。她6歲入宮當皇后,15歲時昭帝死去,此後一直比較孤獨,於52歲病死,合葬平陵。可能是由於霍光的位高勢重,她的陵園比昭帝陵園規模還要大一些,陵園邊長420米(昭帝陵園邊長為370米),陵園四門距封土堆均為125米,封土高26.2米。

 

 

 

 


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 。

漢武帝是有眼光的,漢昭帝劉弗陵果然有乃父遺風,治理國家還是有聲有色的,在處理和輔政大臣霍光的關係上,可以稱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範。後人評價說:“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對父親留給自己的輔政大臣,劉弗陵非常重視發揮他們的才能,遇事與他們商量,保持了大漢帝國的強盛。他曾經命令桑弘羊徵召賢良文學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詢問老百姓的疾苦。賢良文學力主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曆行節儉,劉弗陵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推選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緩和了漢武帝末年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不過劉弗陵畢竟年幼,即位之後,他的同父異母兄長燕王劉旦心裡很是不服氣,老是想著奪位自立,輔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釘,意欲除之而後快。霍光的政治敵對勢力上官桀等人於是和燕王劉旦勾結起來,密謀策劃先除掉霍光,然後廢掉劉弗陵,擁立燕王為帝。
  有一天,霍光出長安城去檢閱禦林軍,並且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應該說,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認為這是陷害霍光的好機會,於是乘機以燕王劉旦的名義給昭帝上書,狀告霍光。罪名主要有兩個,一是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一路上耀武揚威,乘坐的馬車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一樣,嚴重違反了禮儀規定,不是人臣所為;第二個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調用校尉,有圖謀不軌的陰謀。同時還表示願交還燕王大印,回到宮裡來保衛皇上,查處奸臣作亂。劉弗陵看了上書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也沒有表示自己的態度。
  第二天早朝時,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裡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裡等待劉弗陵的處置。劉弗陵一上朝,發現霍光沒有上朝,馬上就問:“霍大將軍怎麼沒來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將軍因被燕王告發,心裡有鬼,當然不敢進來了。”劉弗陵沒有說什麼,只是派人去叫霍光進來。霍光趕緊入朝,心裡自是緊張得很,他脫下帽子叩頭請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發落。”劉弗陵說道:“大將軍不必緊張,戴上帽子,快請起來。朕很清楚上書是假的,你沒有什麼陰謀。”霍光聽了小皇帝的話後,真是又驚又喜,於是問道:“陛下怎麼知道上書是假的呢?”劉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閱兵,也就是這兩天的事,選調校尉人府也不過十來天罷了,可是燕王遠在北方,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夠知道,馬上就寫信過來,現在也趕不到京城啊。再說大將軍真的要作亂謀反,調一個校尉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這件事明擺著是有人想陷害你。朕雖然年幼,但也不會上這種當,懷疑大將軍的。”一席話說得大臣們驚訝不已,霍光也放下心來。聰明機智的劉弗陵接著下令追查冒名偽造上書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會暴露自己,就勸劉弗陵:“這點小事不知道是誰惡作劇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劉弗陵一聽,嘴上雖然沒有堅持,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沒有達到,並且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但他們還是沒有收手,經常在劉弗陵跟前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已經不信他們所說的了,於是警告他們:“大將軍是先帝臨終前託付的忠臣,他輔佐朕治理國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朕一定從嚴處罰,絕不寬貸。”可見,劉弗陵年齡雖然小,但是已經很是識人。上官桀等人密謀在長公主府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結果陰謀洩漏。劉弗陵在霍光的幫助下,粉碎了政變陰謀,把上官桀等人處死,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遺憾的是年經聰明的劉弗陵,21歲就死了。有人說他的死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但這不是我們所關注的。在他短短的一生當中,他還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才智,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一面。班固在《漢書》中對他贊道:“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

 

繡外慧中,胸有韜略的神童皇帝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
    漢昭帝(前94—前74)漢昭帝劉弗陵,字不,是武帝最小的兒子,母親趙婕妤,又稱鉤弋夫人。
    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在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二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後第三天,劉弗陵繼位稱帝,明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漢昭帝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
    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昭帝識破陰謀。
    有一天,霍光出長安城去檢閱禦林軍,並且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應該說,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認為這是陷害霍光的好機會,於是乘機以燕王劉旦的名義給昭帝上書,狀告霍光。罪名主要有兩個,一是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一路上耀武揚威,乘坐的馬車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一樣,嚴重違反了禮儀規定,不是人臣所為;第二個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調用校尉,有圖謀不軌的陰謀。同時還表示願交還燕王大印,回到宮裡來保衛皇上,查處奸臣作亂。劉弗陵看了上書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也沒有表示自己的態度。
  第二天早朝時,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裡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裡等待劉弗陵的處置。劉弗陵一上朝,發現霍光沒有上朝,馬上就問:“霍大將軍怎麼沒來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將軍因被燕王告發,心裡有鬼,當然不敢進來了。”劉弗陵沒有說什麼,只是派人去叫霍光進來。霍光趕緊入朝,心裡自是緊張得很,他脫下帽子叩頭請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發落。”劉弗陵說道:“大將軍不必緊張,戴上帽子,快請起來。朕很清楚上書是假的,你沒有什麼陰謀。”霍光聽了小皇帝的話後,真是又驚又喜,於是問道:“陛下怎麼知道上書是假的呢?”劉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閱兵,也就是這兩天的事,選調校尉入府也不過十來天罷了,可是燕王遠在北方,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夠知道,馬上就寫信過來,現在也趕不到京城啊。再說大將軍真的要作亂謀反,調一個校尉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這件事明擺著是有人想陷害你。朕雖然年幼,但也不會上這種當,懷疑大將軍的。”一席話說得大臣們驚訝不已,霍光也放下心來。聰明機智的劉弗陵接著下令追查冒名偽造上書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會暴露自己,就勸劉弗陵:“這點小事不知道是誰惡作劇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劉弗陵一聽,嘴上雖然沒有堅持,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沒有達到,並且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但他們還是沒有收手,經常在劉弗陵跟前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已經不信他們所說的了,於是警告他們:“大將軍是先帝臨終前託付的忠臣,他輔佐朕治理國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朕一定從嚴處罰,絕不寬貸。”可見,劉弗陵年齡雖然小,但是已經很是識人。上官桀等人密謀在長公主府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結果陰謀洩漏。劉弗陵在霍光的幫助下,粉碎了政變陰謀,把上官桀等人處死,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史評“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漢昭帝繼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漢昭帝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昭帝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於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病逝于長安,年僅21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昭帝沒有兒子。他死後,霍光等大臣遂于西元前74年六月立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

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 漢昭帝 劉弗陵
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  漢昭帝 劉弗陵
   後元二年(前84年)二月,漢武帝病死,在他囑託下,霍光等大臣于同月奉七歲的劉弗陵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始兀”。(皇帝的年號始于武帝)
   輔政四臣
   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喪生後,武帝想立幼子弗陵,決定物色一個可靠的大臣來輔佐,最後相中了霍光,武帝命人送給他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暗示希望他如周公那樣來輔佐幼主。但霍光為人深沉,收到圖後沒有任何表示。一年後,武帝臨死前,霍光流淚問武帝誰來繼位。武帝說小兒弗陵,希望你能和周公那樣輔佐幼主,履行自己的職責。面對如此重責,霍光推薦了金日碑,說自己德才淺薄,。金日碑在邊上馬上說自己是匈奴降將,不是大漢子民,這不合適。霍光無奈,只得接受。武帝於是任命他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碑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栗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少主弗陵。第二天,武帝去世,昭帝繼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從此成為漢朝第一個手握大權的大臣。四大臣中除金日碑早死之外,其他兩位以後都為自己的私利而霍光不允許的情況下變成了死對頭,可惜的是霍光並不知曉。
  英明少主
  鹽鐵會議
  由於武帝時期長期戰爭,封禪求長生等造成國力嚴重損耗,農民復旦沉重,國內矛盾激化,昭帝繼位後多次下令減輕賦稅,與民休息,並把可有可無的官員統統罷免。
  前81年,昭帝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在霍光的主持下,賢良和丞相,禦史展開激烈的辯論。這就是有名的鹽鐵會議。雙方主要內容有:
1 民間疾苦的原因
賢良文學認為民間疾苦是由國家專營引起,必須廢除鹽鐵,酒,均輸等。另一方則認為這些可以增加財政的收入,不可廢除。
2 對匈奴的政策
  賢主張遣散士兵,用財務,美女,和親政策,用德政感化匈奴。另一方認為只有戰爭才能保證國家安全。
3 施政方針和治國思想
  賢認為仁政可以無敵天下。另一方則認為法家的律法才能治國。
  最後只保留鹽鐵專賣,當時桑弘羊和霍光在經濟政策上就有巨大分歧。(霍光是站在賢方的)這些政策廢除後,與民休息的政策更進一步實施,控制了武帝后期遺留下的矛盾,史稱“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20年後,漢宣帝的恒寬把這次會議整理成一本書,一本以後歷代經濟都必須研讀的《鹽鐵論》。
 明辨詐書
  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推行了很多利民政策,武帝時代幾乎消耗的國力慢慢恢復。不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因為私利背霍光所阻,就一直找機會陷害霍光,欲致其死地。
  武帝駕崩時,燕王劉旦怪父親沒把帝位傳給他,一直策劃奪位。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燕王聯合上官桀用珠寶買通長公主和桑弘羊,趁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為了讓家中有個照應,調了一名校尉到自己家裡。上官知道後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以燕王劉旦名義寫了奏章給昭帝,告了霍光。他們算定昭帝會聽信奏章,將霍定罪,然後有桑子組織大臣脅迫漢昭帝退位。
  昭帝看了以後說道這信是假,霍光去閱兵就這幾天,真的要造反更本不用等待,他可以隨時調動兵馬。在燕王劉旦遠在封地,怎麼能這麼快就知道霍光的一切呢?時年昭帝才14歲。眼看詭計不成,上官不肯甘休,在殿上繼續職責霍的罪狀。最後昭帝不耐煩,直言說道霍是父皇挑選的顧命大臣,先父的眼光不會錯,更何況這些年辦了這麼多有利國家的事呢,誰再誣陷,就是挑唆我們君臣關係。從此懷疑上官等人。不久後,燕王等人欲發動政變前夕被人告發,霍光憑藉哥哥霍去病軍中的威望和自己多年的輔政權利,一舉粉碎政變,捉拿了上官,桑,長公主,燕王等人。
  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都高興的說就如當年文景之治的時代又來臨了。可惜年輕有為的昭帝只活了21歲,在前174年病逝于長安,葬于平陵,至今還有南闋門遺址。
來源:中國哲士網
作者:佚名
有關 劉弗陵簡介 資料 生平 介紹 作品 圖片 線上閱讀
本篇 英年早逝的睿智之君 漢昭帝 劉弗陵 文章


漢昭帝劉弗陵
姓名:劉弗陵  
表字:不詳
民族:漢
政權:西漢  
廟號:無  
諡號:孝昭皇帝  
生父:漢武帝  
生母:鉤弋夫人  
嫡母:衛子夫  
祖籍:沛縣豐邑  
出生時間:前95年  
出生地點:長安  
前任:漢武帝  
即位時間:前87年  
即位地點:長安  
年號: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鳳—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
逝世時間:前74年  
逝世地點:長安  
陵墓:平陵
繼任:(侄)昌邑王
傳記:《漢書•昭帝紀》  
­
漢昭帝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孝昭皇帝,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是漢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稱為“拳夫人”。據說她懷孕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大臣們都以為堯帝降生,紛紛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愛不釋手。武帝臨死前,準備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為了防止“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他藉故處死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匈奴人金日磾為次輔、上官桀為佐軍以及桑弘羊為理財等四重臣來輔佐劉弗陵。武帝死後,年僅8歲的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継位,就是漢昭帝。
­
漢武帝是有眼光的,漢昭帝劉弗陵果然有乃父遺風,治理國家還是有聲有色的,在處理和輔政大臣霍光的關係上,可以稱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範。
­
  對父親留給自己的輔政大臣,劉弗陵非常重視發揮他們的才能,遇事與他們商量,保持了大漢帝國的強盛。他曾經命令桑弘羊徵召賢良文學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詢問老百姓的疾苦。賢良文學力主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曆行節儉,劉弗陵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推選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緩和了漢武帝末年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
  不過劉弗陵畢竟年幼,即位之後,他的同父異母兄長燕王劉旦心裡很是不服氣,老是想著奪位自立,輔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釘,意欲除之而後快。霍光的政治敵對勢力上官桀等人於是和燕王劉旦勾結起來,密謀策劃先除掉霍光,然後廢掉劉弗陵,擁立燕王為帝。
­
  有一天,霍光出長安城去檢閱禦林軍,並且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應該說,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認為這是陷害霍光的好機會,於是乘機以燕王劉旦的名義給昭帝上書,狀告霍光。罪名主要有兩個,一是霍光檢閱禦林軍的時候,一路上耀武揚威,乘坐的馬車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一樣,嚴重違反了禮儀規定,不是人臣所為;第二個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調用校尉,有圖謀不軌的陰謀。同時還表示願交還燕王大印,回到宮裡來保衛皇上,查處奸臣作亂。劉弗陵看了上書之後,什麼話也沒有說,也沒有表示自己的態度。
­
  第二天早朝時,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裡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裡等待劉弗陵的處置。劉弗陵一上朝,發現霍光沒有上朝,馬上就問:“霍大將軍怎麼沒來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將軍因被燕王告發,心裡有鬼,當然不敢進來了。”劉弗陵沒有說什麼,只是派人去叫霍光進來。霍光趕緊入朝,心裡自是緊張得很,他脫下帽子叩頭請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發落。”劉弗陵說道:“大將軍不必緊張,戴上帽子,快請起來。朕很清楚上書是假的,你沒有什麼陰謀。”霍光聽了小皇帝的話後,真是又驚又喜,於是問道:“陛下怎麼知道上書是假的呢?”劉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閱兵,也就是這兩天的事,選調校尉人府也不過十來天罷了,可是燕王遠在北方,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夠知道,馬上就寫信過來,現在也趕不到京城啊。再說大將軍真的要作亂謀反,調一個校尉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這件事明擺著是有人想陷害你。朕雖然年幼,但也不會上這種當,懷疑大將軍的。”一席話說得大臣們驚訝不已,霍光也放下心來。聰明機智的劉弗陵接著下令追查冒名偽造上書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會暴露自己,就勸劉弗陵:“這點小事不知道是誰惡作劇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劉弗陵一聽,嘴上雖然沒有堅持,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上官桀等人了。
­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沒有達到,並且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但他們還是沒有收手,經常在劉弗陵跟前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已經不信他們所說的了,於是警告他們:“大將軍是先帝臨終前託付的忠臣,他輔佐朕治理國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朕一定從嚴處罰,絕不寬貸。”可見,劉弗陵年齡雖然小,但是已經很是識人。上官桀等人密謀在長公主府刺殺霍光,發動宮廷政變,結果陰謀洩漏。劉弗陵在霍光的幫助下,粉碎了政變陰謀,把上官桀等人處死,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
另外,昭帝十分果斷,對匈奴的政策十分得當。面對漢武帝時代的連年征戰、增加徭役,昭帝聽取重臣的建言,減少賦稅,足足減少了3倍,進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
­
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這位有望為中興之主、十分有作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可謂天妒英才。有人說他的死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但這不是我們所關注的。在他短短的一生當中,他還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才智,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一面,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班固在《漢書》中對他贊道:“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漢昭帝死後葬於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從史書看漢昭帝劉弗陵的身世
姓名:劉弗陵
生辰:西元前94
忌日:西元前74年
 
    
漢昭帝(前94—前74)西漢皇帝(前87—前74)。漢武帝少子,名弗陵。幼年即位,初由霍光、桑弘羊等共輔國政,繼續實行武帝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因武帝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賢良、文學”的批評,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不久與匈奴和親。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桑弦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更改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年僅21歲。
    
     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稱漢昭帝,母親趙婕妤,又稱鉤弋夫人。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二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後第三天,劉弗陵繼位稱帝,明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漢昭帝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昭帝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昭帝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漢昭帝繼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漢昭帝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昭帝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於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病逝于長安,年僅21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據史料記載,漢昭帝劉弗陵為漢武帝劉徹幼子,繼位時年僅8歲,在位13年,至死時年不過22歲,無子。劉弗陵死後,眾臣議決立武帝寵姬李夫人所生劉博之子昌邑王為嗣,後大司馬霍光主持廢昌邑王,尋找到流落民間的廢太子之孫劉病已,立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縱觀武帝一生,在內政上,利用儒學強化皇權,更化改制,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制。在外交上,一方面在武功上有著傑出的成就,從繼位之初的平定東越、南越,到後來的指揮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漢王朝進入到一個空前強盛的時代。另一方面,憑藉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傳名到今的“絲綢之路”,使漢朝文明與文化遠播西域。但武帝晚年也犯過不少錯誤,包括迷信長生不老與仙丹靈藥、過度寵信外戚家族,尤其是在對待太子劉據的問題上的不智,使武帝悔恨終生。
武帝選擇繼位人的範圍從其後妃的情況就可以界定。陳皇后早年被廢,無子;衛皇后生皇長子劉據,也就是太子;李夫人生劉博;趙婕妤生劉弗陵;其他的皇子均不成器。實際上可成為武帝繼位人的也就是劉據、劉博、劉弗陵三人。
對比上述三人,太子劉據居太子位三十餘年,其母時為正宮皇后國母,外戚方面衛青、霍去病雖已故去,但霍去病異母弟霍光也不能不說是其重要的政治力量。昌邑王劉博,其母李夫人已早死,但有位居大將軍的李夫人兄長,貳師將軍李廣利,及李廣利的親家,丞相劉屈髦為輔,也是極有競爭力的。劉弗陵僅是武帝晚年寵姬趙婕妤所生幼子,可以說是最不具競爭力的人選。
可為什麼最終繼承皇位的卻是一個年僅8歲的幼子呢?
在武帝晚年時,已經看到多年的戰爭帶給民間的疾苦,並曾為此下過歷史上著名的“罪己詔”,因此,在繼位人的選擇上,武帝是十分傾向于仁厚的太子劉據的。後來,趙婕妤向武帝推薦了同鄉江充,也就是這個江充,一手製造了所謂“巫蠱案”,先是整倒了一大批皇親,其中包括武帝與衛皇后所生的兩個女兒都被殺死,後來江充又以“巫蠱案”陷害太子劉據,被太子所殺,太子起事不成,與衛皇后均被廢後相繼死去。武帝后來明白了其實“巫蠱案”純屬子虛,對太子一事懊悔不已,誅殺了參與陷害太子的太監蘇文,並將參與平滅太子,並參與謀立昌邑王的丞相劉屈髦滅族,直接導致在外作戰的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了匈奴,從而也使昌邑王劉博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最終,武帝也只能選擇讓霍光效周公,立年僅8歲的劉弗陵為繼位人。
據史料記載,武帝寵倖趙婕妤時已是晚年,趙婕妤生子時武帝已年過60,趙婕妤懷孕14個月生皇子劉弗陵,武帝因傳說上古堯帝之母是懷孕14個月生堯帝,故賜趙婕妤寢宮改名為“堯母宮”,因此看重此幼子。眾所周知,對於皇帝寵倖女人時間,全都是由太監負責記錄,因此,所謂懷孕14個月,必是出於太監的記錄及計算。武帝當時的專職太監是蘇文,因此可以判斷,上述記錄均出自蘇文之手。正是這個蘇文,與後來趙婕妤向武帝推薦的同鄉江充一起策劃了所謂“巫蠱案”,陷害了太子,同時也打掉了昌邑王的膀臂,使劉弗陵成功繼位。
至於堯母之事,因上古年間人們知識匱乏,又無相關記錄,恐為誤傳,並不可信。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女性如果懷孕至14個月仍未生產,其子宮內的羊水必定早已變質,胎兒必定會胎死腹中。因此可以斷定,劉弗陵絕對不可能是其母懷孕14個月才出生的。
那為什麼漢宮中又有此記載,導致史書中均有記錄呢?
從“巫蠱案”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趙婕妤、太監蘇文、還有那個江充,肯定是一黨,他們以擁立劉弗陵為政治目標。我們試想,武帝寵倖趙婕妤時已年過60,絕不可能似年輕時夜夜新郎,武帝寵倖趙婕妤的次數肯定是屈指可數,武帝自己可以清楚地記得,因此負責記錄皇帝內事的太監蘇文恐怕沒有機會私自修改相關日期,因此才有14個月的記載。趙婕妤集團利用武帝晚年迷信鬼神及靈異的弱點,巧妙地引用堯母的傳說,蒙蔽了武帝,並使剛剛出生的劉弗陵在武帝心中佔有了特殊的地位。從此不難看出,劉弗陵應該不是武帝的親生兒子,其皇家血統十分值得懷疑!
其實武帝在晚年,為太子一案十分懊悔,並為太子建設了招魂亭殿以寄託哀思。對於劉弗陵的14個月,武帝恐怕在晚年也不可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對於劉弗陵的皇家血統,武帝雖不能完全否定,至少也是深有懷疑。但“堯母宮”仍在,已早為朝野內外所共之,武帝估計也沒有勇氣改正這一錯誤,因此只能立劉弗陵為繼位人,並托孤霍光。
聯想到劉弗陵死時已22歲,但仍無子嗣,再聯想到劉弗陵的無疾猝死,再聯想到劉弗陵死後,霍光先依眾臣之議立繼位為昌邑王的劉博之子為嗣,而後又廢昌邑王,改立原太子劉據流落在民間的孫子劉病已為漢宣帝的行為,不能不使人聯想到漢武帝在臨終托孤時到底是怎麼給霍光下的指令。
我們可以推斷出,劉弗陵必不是武帝親子,從趙婕妤與江充、蘇文的關係上我們甚至可以推斷出,劉弗陵可能是趙婕妤與江充的私生子。武帝在太子案平息後可能明白了這一點,此時江充已被太子所殺,武帝於是殺死了太監蘇文。出於對皇帝尊嚴的考慮,武帝當時沒有對趙婕妤下手。武帝死前,可能對劉弗陵的血統更加懷疑,但前事已成定局,武帝已無可替代劉弗陵的其他繼位人可選,因此武帝托孤于霍光,讓其擁立年僅8歲的劉弗陵為帝,並以“子少母壯,取亂之道”為名,處死了超婕妤。估計在托孤時,武帝已知太子之孫流落民間之事,武帝定會讓霍光繼續察查劉弗陵的身世之迷,並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秘密除掉這個冒牌貨,將大漢天下重新交到武帝與衛皇后的後人手中。
因此才有了武帝殺“鉤弋夫人”趙婕妤、托孤霍光擁立8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22歲仍無後、劉弗陵22歲少壯之時莫名其妙地死去、找到並擁立流落在民間的原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繼位為漢宣帝的歷史事實的發生。 </P< p>

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孝昭皇后上官氏 生於前88年 卒於前37年
漢昭帝劉弗陵皇后上官氏是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她享盡榮華富貴,她夾在祖父與外祖父爭權奪利的鬥爭中,然而卻自始至終穩坐皇后寶座。昭帝逝世,豆蔻年華的她便成了寡婦。之後,她又成為太后、太皇太后,最後壽終正寢於長樂宮。
上官氏,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人,祖父是左將軍上官桀,父親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
西元前87年(後元二年)二月, 漢武帝駕崩,年僅八歲的皇太子劉弗陵繼位為漢昭帝。昭帝年僅八歲,未諳世事,於是,群臣商量決定由鄂邑公主養護昭帝,並以昭帝的名義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讓她入住皇宮,養護昭帝。
漢武帝遺命霍光為大司馬大相國,金日磾為車騎將軍,桑弘羊為御史大夫,上官桀為左將國,共同輔佐皇太子,三看後顧全大臣金去世,霍、上官兩家結親,霍光的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為妻。由於這層關係,上官桀的權勢僅次於霍光。
儘管如此上官父子猶不滿足,仍然尋找一切機會千方百計的往上爬,他們討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並取得信任。
昭帝年十二歲擬立皇后,鄂邑長公主為其選皇后,釣挑選,最後,鄂邑長公主看中了一個姓周的女孩,打算讓昭帝娶其為後。上官安的女兒當時年僅六歲,上官安早就有心讓女兒入主後宮,上官桀更是如此,父以女貴的這個道理,這聰明的父子自然明白,。上官父子見公主選了周家女兒入宮,上官安便風風火火地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懇求岳父出面,讓自己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入主後宮。霍光也有他的打算,一來他覺得昭帝還是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還不到立皇后的年齡;二來外孫女也太小,另外,他也不願讓上官安的後代做皇帝,儘管是她的外孫女,故沒有答應。
上官安的妻子霍氏(霍光的女兒)仍不死心,知道漢昭帝是他的姐姐蓋長公(既鄂邑長公主)主養大的,對蓋長公主的話,言聽計從,更通過蓋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的關係,上官安討好地對丁外人說:“聽說公主有選立皇后的打算,我有個女兒,容貌端麗,請長公主垂愛。這事成與不成,全仰仗閣下。漢家慣例,列侯尚公主,閣下何愁不封侯?丁外人大喜,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想憑自己與公主的關係,這還是是小事一件嗎。於是他馬上去找鄂邑長公主,長公主對丁外人向來是言聽計從,於是二話不說遂改初衷,答應立上官女為皇后。
即這們六歲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宮,封為婕妤。婕妤是後宮中的第三等級,位次於皇后、昭儀、位視上卿,爵比例侯,於西元前83年,上官氏封為皇后,成為漢代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后。上官氏年公六歲就結婚,自然沒有生育能力,
上官父子感恩丁外人,上官安天天去為丁外人求封,霍光就是不答應。無奈上官安只得退一步懇求霍光給丁外人一封光祿大夫,霍光仍不答應。上官父子極為惱怒。
鄂邑長公主聽說霍光拒絕封她的情夫,也甚為怨恨。
於是聯合對霍光心懷怨恨的四顧全大臣之一的桑弘羊,並拉攏上燕王,聯合一起,準備除去霍光,他們收集霍光的材料,由燕王劉旦遣人上疏,彈劾霍光道:“霍光去了長安東的廣明亭檢閱禦林軍,道上駐蹕,太官供備的包含,僭用了一輩子禮儀;他任人唯親,長吏楊敞無才無功,卻封其為搜栗都尉;霍光專權自恣,擅自調動校尉。臣懷疑他圖謀不軌。臣願歸王璽,宿衛京師,保衛皇上。”不料,昭帝識破了他們的計謀,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發。
上官桀一夥仍不甘心失敗,決定鋌而走險。他們密謀後定計:由鄂邑長公主出面請霍光,伏兵格殺霍光,同時除掉燕王劉旦,廢除昭帝,擁立上官桀為帝。
不料,他們的陰謀被稻田使者燕倉聽到,後又奏告昭帝與霍光,霍光發兵,果敢地逮殺上官父子、丁外人,燕王劉旦、鄂邑長公主自殺身亡。
上官皇后年僅八歲,沒有參與祖父的陰謀活動,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皇后的鳳冠也沒有被摘掉,這場政變後,朝政安定。
霍光的政敵在這場政變中均被剷除,為了待續霍氏家族與劉氏家族的皇親關係,霍光急於想讓外孫女生個皇儲,此時宮廷的一切大權全由霍光把持,所以大臣和禦醫都看霍光的眼色行事,他們領會霍光的用意,馬上上書昭帝,建議皇帝除上皇后外,應當少近女色才能保證龍體安康。於是他們讓皇后下一道命令,為了龍體聖安,後宮的宮女不得侍宿皇上,這樣除了上官皇后外,後宮佳麗沒人侍宿昭帝。可惜,雖然上官皇后專房擅寵,卻沒能如願以償為昭帝生兒育女。
西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因為沒有兒子,遂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李夫人的孫子)為帝,尊上官氏為皇太后。移居長樂宮。
劉賀荒淫無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廢去,另立戾太子(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漢宣帝,劉病已改名劉詢,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上官氏論輩份是漢宣帝的祖母,這樣,上官氏年僅十五歲,就尊為太皇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
從此,上官太后太后不問政事,在長樂宮中頤養天年。建昭二年(前37年),上官太皇太后壽終正寢,時年五十二歲。與昭帝合葬于平陵。
上官氏:漢昭帝皇后。她與漢武帝晚年托孤時的兩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關係:她是上官桀的孫女, 同時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六歲時嫁給十一歲的漢昭帝。後來昭帝病死時,她才十五歲,漢宣帝因輩分比昭帝小兩輩,竟要叫她太皇太后,她開始了近四十年的守寡歷程,直到去世。

漢昭帝劉弗陵的死因
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漢族,生於西元前94年3月16日,死於西元前74年6月5日,西漢第5代第8任皇帝,劉徹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趙婕妤(即鉤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共輔國政,繼續實行劉徹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因劉徹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賢良、文學”的批評,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更改劉徹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與民休息。
  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劉徹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劉徹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西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2年,劉徹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西元前87年3月30日,劉徹死後第2天,劉弗陵繼位稱皇帝,第2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劉弗陵即位時,年僅7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劉弗陵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西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劉弗陵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劉弗陵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劉弗陵繼承劉徹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劉弗陵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劉弗陵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西元前74年6月5日(農曆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劉弗陵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病逝于長安,年僅20歲,葬于平陵(今陝西鹹陽市西北13裡處),尊諡孝昭皇帝。 昭帝無子,後以劉賀為嗣。
由於昭帝突然發病死去,這使得主管帝陵營建的官員非常狼狽,因為他的陵墓還沒有認真營建,於是趕快租用了三萬輛牛車,從渭河灘拉沙,構築地下墓室。倉促歸倉促,昭帝平陵的隨葬品仍是十分豐富的。當時由霍光主持昭帝喪事,墓室中金銀珠玉,應有盡有。
  平陵在茂陵東邊12裡,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園呈正方形,垣牆邊長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闕門,與陵塚相對。現東,南二門闕猶存,門闕呈條形,用夯土築成,夯層厚為6至8釐米。陵園西北角有面積較大的建築遺址,殘存大量漢代磚瓦,還有方形沙石質柱礎和磚砌八角形水井,估計是守陵人員的居室。
  昭帝陵塚位於陵園正中,形如覆鬥,陵頂內收形成二台。陵基為正方形,底部邊長46.8米。它的東南665米處是昭帝上官皇后陵。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孫女(前87—前37),她雖貴為皇后,其實也很不幸。她6歲入宮當皇后,15歲時昭帝死去,此後一直比較孤獨,於52歲病死,合葬平陵。可能是由於霍光的位高勢重,她的陵園比昭帝陵園規模還要大一些,陵園邊長420米(昭帝陵園邊長為370米),陵園四門距封土堆均為125米,封土高26.2米。
  在昭帝與上官皇后的陵園中間,有一條寬5米的道路,將兩陵連接起來。考古工作者在路的兩側分別發現了東西向排列的成組玉器,每一組相距約2米,均由玉壁和玉圭組合而成,每組都是中間放一枚玉壁,四周均勻圍繞七、八個玉圭,圭尖一致朝向中央的玉壁。這些玉器肯定是為當時的祭祀而埋。
  平陵陵邑位於陵園東北,今李都村、龐村一帶。《漢書•宣帝紀》載:本始元年(西元前73年)正月,募郡國吏民訾百萬以上徙平陵,第二年又“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今在陵邑遺址內發現當年制骨、制陶作坊遺跡和部分建築遺址,出土較多有火燒和鋸過痕跡的骨料及板瓦、瓦當、殘陶器、銅鼎、鐵鏵、钁、鏤角、逼土等、遺址內漢瓦殘片比比皆是,俯首可拾。由此推測,當年陵邑內建築必是櫛比麟次,相當繁華。
  平陵東南是漢昭帝“徘徊廟”遺址,廟建築在一個高3米的夯土臺上,今臺上仍有漢代板瓦和筒瓦、方格紋方磚、鳳紋空心磚、“長生無極”瓦當等,平陵東側是陪葬墓群,今封土保存較完整的有11座,保存較差的12座(其中1座在陵北)。據文獻記載,陪葬平陵的有夏侯勝、朱雲、竇嬰、張禹等,但具體名位難考。

 

《雲中歌》與漢昭帝劉弗陵
   原來網上也有好小說。無意中讀到《雲中歌》,以漢昭帝劉弗陵為男主角。看多了網上的穿越文章,女主無一例外的穿越到一個不知名的王朝,然後展開轟轟烈烈的愛情。這種做法避免掉了歷史知識欠缺的尷尬和被歷史現實所囿的困境,畢竟我們的歷史就那麼幾千年。在一個誰都沒聽說過的朝代裡,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和安排盡情發揮,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我喜歡歷史,但對於漢代的歷史卻知之不深。之前更沒有過多關注過漢昭帝這個人。當然,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媽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美人鉤弋夫人。漢武帝像天下所有的男人一樣,寵愛美女,連帶寵愛美女所生的兒子是很正常的。老年得子的漢武帝一心想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並且在擔心“子幼母壯”的情況下,會發生外戚干政的局面,忍痛賜死了鉤弋夫人。8歲的劉弗陵成了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年幼為帝的,他們要面對幼年喪父甚至失母的家庭慘劇,要面對來自輔政權臣的欺壓,小小年紀就生活在宮廷的巨大陰影下面。劉弗陵在未央宮中度過的就時這樣的童年。
    雖然幼年遭遇悲慘,但是劉弗陵卻聰慧早熟,13歲時就已經面對宮廷政變而能處亂不驚了,妥善處理群臣的關係,善於用人,使得這個幼年帝王成了中興之主。但不幸的是,劉弗陵21歲便突然暴亡,諡號“孝昭帝”。
    小說《雲中歌》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一段融合了血腥政治與淒美愛情的故事。
    很難想像作者是年輕人,她(他)純熟的駕馭歷史的能力當真令人驚歎,假以時日,應該和金庸有的一拼。
    故事從女主人公雲歌幼時在沙漠中救了同樣年幼的劉弗陵,並且用自己善良和愛心溫暖了一個帝王,分別時雲歌與劉弗陵相約10年後在長安相見,在星光下的盟誓從此便堅定的種在了年幼的皇帝心中。雲歌更是在誤會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小小繡鞋給了劉弗陵作為信物。卻不知在送出繡鞋的刹那已經託付了自己的終生。
    10年後的雲歌果然踐諾來到長安,卻將與劉弗陵長相相似的長安遊俠、曾被漢武帝誅殺的衛太子的長孫劉病己當成陵哥哥,在看到對方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善良直爽的市井女子許平君後,黯然不已。後來將芳心託付在一個叫孟玨的人身上。這期間,真正的陵哥哥和雲歌有數次相見的機會,但是都失之交臂。有時只隔著轎簾,有時是陵哥哥嘗到了雲歌做的菜,有時候是陵哥哥聽到雲歌的歌聲出來尋找,但終是錯過了。
    直到有一天,兩人終於重逢,傷痕累累的雲歌到了劉弗陵的身邊。一個足足等待了她10年的帝王身邊。為了她,這個年輕的皇帝居然從來沒有碰過任何女人。深夜星空下的凝望,夜夜吹簫寄情,得知她受傷後在烈日下窗外的守候……一個情深如斯、癡心如斯的人終於再次打動了雲歌。“此生最快樂的事情是能夠娶到這樣的妻子,最享受的事情是能日日看著她,一直到老……”這是劉弗陵的自語,卻勝過雷霆萬鈞。
    天妒紅顏,劉弗陵得了不治之症,他曾經想趕走她,卻被她識破了,縱是萬丈深淵,她也願意陪他闖。固執地和他成了結髮夫妻,陪他走過最後的歲月。
    書中描寫的劉弗陵不但是一個深情的男人,同時也是一個絕代帝王,他審時度勢,縱橫開闔,面對霍光這樣的權臣,他冷靜地安排身邊的一切,直到在心愛的人懷中離去。
    女主人公雲歌也是一個很有個性又善良可愛的角色。她率性灑脫,心地純良;還有同樣愛著雲歌的孟玨,以及後來登上皇位的劉病己(漢宣帝劉詢,)和他的妻子許平君,他們的小兒子劉奭,劉弗陵的皇后,6歲就進宮嫁給11歲皇帝,16歲便成了皇太后,一年後變成太皇太后的上官小妹,還有因愛生恨的霍光之女霍成君,老謀深算的霍光,放蕩不羈的昌邑王劉賀……一個個歷史人物,在《雲中歌》裡鮮活起來。一個個歷史事件在作者的謀篇佈局中變得形象起來。
   此書的作者不但使整個故事結構大氣磅礴,謀篇佈局的功底也相當老到,文字精煉優美,當讀到劉弗陵逝去的章節時相信不少讀者和我一樣掩卷長歎,唏噓不已。歎造物弄人,世事無常。這個夏天讀到了如此好的小說,真的要謝謝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